第(1/3)頁 勒……剌…… 勒……剌…… 木絲卷動、一層層被割離主體。 這種輕雕木料的聲音,不僅響在王葛耳邊,更似一股奇特的韻律,能安撫每個木雕師的心。 “呼!”她吹去木屑,捏緊刻刀,繼續凝神沿木塊上“急”的反字邊緣雕刻,只留下“急”字筆劃, 令其突出于木塊表面。 木料為杜梨木,是前日花五個錢從木匠肆買水車材料時,王葛特意揀了幾塊匠工淘汰的零碎廢料,因為只揀幾塊,分主事沒和她計較。 賈舍村的野山也有杜梨,因其樹干硬、難砍伐,村鄰最多伐其刺枝搭在墻頭。 “急”字刻好后, 她右手骨節已經生疼, 換新木塊,用左手刻第二個“就”字。 前世王南行的家族有個分支,只承繼傳統木雕活字印刷技術,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木版活字印刷,首要難的,就是要會寫一手宋體、反字。哪怕王家不承繼活字印刷術的晚輩,比如王南行,打寫字起,也必須練習宋體字,防的就是這門手藝日漸失傳。 宋體字也叫明體字。此字體并非宋代發明,而是在明代中期隨木版印刷發展, 為了更適應木版刻字而創造的一種字體。因它模仿的是宋刻本, 才被后世既稱“宋體”、也稱“明體”。 王葛目前并沒有將活字印刷術提前數百年“創”出來的念頭, 提前能有啥用?大晉當前的造紙技術還很落后, 哪怕謝氏這樣的大族,在飛流峰的紙匠肆,也是用毛竹制紙,跟稻草、麻料所制的紙一樣,均被稱為“土紙”,根本不能用來書寫。 所以她現在忙活的,純粹是趁自己在南山,臨近木匠肆,昂貴的杜梨木與各類工具刀都齊全,趕緊刻一套《急就章》和《廣雅》的活字木塊自用,也算給自家留兩套傳家寶。 勒……剌…… 勒……剌…… 刻木的聲響在木雕師耳里,遠比琴樂動人。 宋體字的特點是橫細豎粗、字腳有力。 杜梨木則是最適合雕刻宋體字的木料,其硬度高、木質細膩、紋理直,在順著紋理下刀時,手指必須時刻收、放用力。 “呼!”刻字期間,王葛要不停的遠離燭火吹掉木屑,再靠近燭火,一旦看不清楚,刻錯一丁點,整個字塊就廢了。有時靠近、靠近,聞到股糊味,才發現是散落下來的頭發被燎到了。 篤、篤。 白鶴又來敲門。 王葛正好雕完“觚”字, 放下刻刀, 拉開門。白鶴沖她一歪頭, 那樣純真高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