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五十三章 菩提本無樹-《大景鎮玄司》


    第(1/3)頁

    度己,講究的,便是要自己先成佛,而后再去普度眾生,而度人,則是要普度眾生,而后積累功德,從而才能成佛。

    這兩種路徑,要說誰對誰錯,杭天逸真分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普度眾生,顯然才是最關鍵的。

    但是這個時候,不論是靈真寺的和尚,還是來自大彌寺的僧人,他們的爭論,卻是在自身的修行之上。

    如此,這便是有了執念,執著于某一樣東西,于佛家修行人來說,這絕對是不可取的。

    但佛家僧人,也是人,只要是人,七情六欲便沒法子斷,保持所謂的清澈靈透,顯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度人度己,爭論了半天,最終沒有什么結果,而后便是又上升到了對于修佛的途徑。

    在這個過程之中,又分為有法和無法兩個方向來辯論。

    大彌寺的僧人認為,有法乃是修行的基礎,只有在有法的基礎之上進行修行,以之為參考,時時警醒,方可不走偏路,從而正道成佛。

    這位說的僧人,還舉了例子,大殿里面香火繁盛,但是需要時時打掃,才能夠去除塵埃,使大殿不染塵。

    修佛的人,也是當如此,需要時時拂塵。

    這般話語,讓杭天逸想到了神秀禪師的那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傳聞,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從而開辟佛門一道的,是以這幾句偈語,可以見到神秀禪師的非凡見解。

    也是因為如此,神秀才能成為禪宗北派的開山鼻祖。

    但在當時,還有一個比神秀更厲害的僧人,那就是禪宗六祖惠能。

    他聽得神秀的偈語,便頓然有悟,于是也作出了四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大體意思就是,一切有法,皆如夢幻泡影,連菩提樹都沒有,又哪來的塵埃呢?

    這四句偈語,以杭天逸的見解來看,就是在吹牛,看不見的東西,你隨便怎么吹都行,但是實際上,還是需要時時勤拂拭的。

    神秀北派的漸悟,杭天逸覺得,更適合于尋常人,而惠能的頓悟,卻是看重天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建阳市| 沿河| 扶风县| 日土县| 鄂托克旗| 海丰县| 新沂市| 通渭县| 鄄城县| 麻栗坡县| 香港 | 平阳县| 儋州市| 星座| 白朗县| 澳门| 榆中县| 恩施市| 南阳市| 宜州市| 富宁县| 大足县| 南阳市| 余姚市| 富蕴县| 安多县| 郎溪县| 巴林右旗| 东阿县| 扎赉特旗| 麻阳| 岳阳县| 泗阳县| 巍山| 陆河县| 杂多县| 汝州市| 洛扎县| 通道|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