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第四顆星星沉入深淵,在極暗中被湮滅成碎屑。 它們搭建起高樓,將最低溫的石頭雕刻成圓餅,將其命名為“錢”。 這時,我能感受到,它們思考,它們糾結,它們困惑,它們厭倦。 第五顆星星如約而墜,一如那些狄石在荒原上不歸的夢。 它們停滯了。 我心急如焚。 于是,第一次,我伸出了手。 概念和法則在我手中變成針線,還好,我并不需要挪開那塊石頭。 第六顆星星升華之前,一顆滿載著氧和氮元素的衛星順利砸在“龕”的大荒原上,許多狄石停止了思考,許多狄石在“哭”。 但很快,大量的氣體在劇烈反應過后升騰而起,“龕”的表面多了一層厚重的氣膜。 “龕”的內部開始降溫,許多火山不再噴發出美味的巖漿,劇毒的“水”時常被烏云揮灑,狄石不再飽足,為了生存,它們開始斗爭。 它們不再停滯。 月亮背叛了第七顆星星,支離破碎。 “龕”的荒原上,“樹”支配了一切。 “樹”也孕育了其他會動的質變體,它們并不像狄石那般復雜,既沒有“語言”,也沒有“文字”,它們就和力與光一樣,是“龕”這個系統中的一部分。 狄石的學者將“龕”的系統命名為“自然”。 這時的狄石分化成了三個部落,它們分別生活在不同的火山。 因為“文字”不同,它們相互仇恨。 它們再次停滯。 這次,我似乎無能為力。 我又開始思考,期待能在下一顆星星墜落前得出答案。 第八顆星星在鏡中融化,我成功了。 那是一個商人家庭中的次子,一個健康的,棕灰色的狄石。 我分析了它的父母,它的家境,它所在部落的態勢,它世代居住的領地,它為自己規劃的未來。 我知道它熱愛的,也熟知它痛恨的。 于是,我引導了它。 我改變了它在某次休憩中微風的方向,讓它順著花香找到那個礦脈的源頭。 我制造了一場山崩,讓它所在的部落死傷慘重,因為之前的礦脈,它成了英雄。 我聚焦了一縷光折射到清水之上,族長大選上,輪到它時,白日彩虹被拜為神跡。 千百代后,庶民的長子揭竿而起,推翻了腐敗的三大部落,狄石相互仇恨的終于結束,狄石開始探索世界,狄石開始開拓大海,狄石終于造出船只,狄石終于不再恐懼。 狄石望著高樓大廈,開始向往星河。 第九顆星星在堅冰中灼燒,我也結束了這偶然消遣。 我想要再次成為了那個無欲無求的神,但浩瀚宇宙忽然嘈雜,在沉眠之前,我仔細傾聽,想要尋找噪音的來源。 那聲音,在原野,在森林,在荒漠,在沼澤,在深海,在天際,在漫長悠遠的夢中,在狹隘幽寂的霧里,那是我彼時尚未恍然的歌,也是我此時依然執迷的怨。 那是文明,是自然,是秩序,也是無序。 那是,無數個問題中,第一份明確的答案。 第二十三號輪回者,沈若因,在來之前,你可曾聽見它們為你頌唱的挽歌? wap. /109/109273/28334411.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