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記下第一顆星星在何時墜落。 我記下第一條大河最終流向何方。 我記下第一顆石頭如何褪色。 也記住了風應該在何處止歇。 最終,我知曉了光的旅途。 那是一場永無終點的噩夢,卻也是一切故事的伊始。 我將我所知的一切都銘刻在我的身體上,于是,世間萬物便有了意義。 在我的見證下,混沌結束了。 隨后,我用我的身體,創造出只屬于我的位面。 我討厭冗雜的天空,所以巖漿的存在成了累贅,于是寒冷開始眷顧土塊,在我的記憶里大土塊應該吸引小土塊,于是虛空中聚土成山,積山成峰,峰又成塔,最終,當我滿意之時,星球從此誕生。 這時,這片屬于我的位面,穩定了。 在我制定的規則下,一與一相加有了永恒的答案。 我通曉它的一切,所以,我便成了它的父親,母親,姊妹,亦或者,我就是它,它與我血濃于水,但就和你們人類糾結的大腦究竟是器官還是寄生蟲的問題一樣,我與它,缺一不可。 位面是個模糊的概念,它的規模取決于我的密度,而我的密度又預示著既定的混亂。 起初,我只是漂浮在茫茫星海之上的一片空白,因為無所不知而無欲無求,在已知范圍內沒有任何超出我掌控范圍的事物,那時的我能平淡的接受自己的死亡,雖然由信息質變成的我沒有消亡的概念,但這片位面遲早會因為不可避免的混亂而崩塌,而隨著它的塌陷,我也會被歸納到下一個將位面開拓到那片廢墟的質變體中,成為某個更大集體的一部分。 但凡是總有例外,或者說意外總是偶然中的必然,當一片區域內的信息密度大到連我都無法計算的程度之后,混亂隨之而生,而混亂,孕育奇跡。 于是在它的存在末期,生命誕生了。 在我的記憶里,星海中第一次誕生的生命體自一顆被氫和汞元素覆蓋的星球誕生,它微小,孱弱,靠著地殼和石漿摩擦的熱量艱難維生,但即使是那樣,它每次蠕動,起伏,所產生的信息量也完全脫離我的掌控。 那是我第一次困惑。 也是我第一次好奇。 它的一舉一動都是無序的,完全取決于它自己。 它可以僅憑喜好,將一團巖漿捏成它滿意的樣子。 換句話說,它是我?我的同類?另外的質變體? 可即使難以計算,它所產生的信息量也不及我的百萬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我永遠都無法像它那樣輕松的改變物質。 如果我想挪開一塊石頭,那我要先修改風與熱的參數,在泯滅又創生數億萬顆恒星之后,我才能讓那陣風在環繞平原數兆億次起伏之后,觸碰到那塊石頭。 而它,只需輕輕挪動觸須,在霎那之后,石頭便乖乖落地。 在好奇的推動下,我放任自流,開始觀察那只和流鐵與巖漿艱難抗爭的生命體。 自我觀察它起,第一顆星星隕落之后。 為了防止異質能量和物質干擾軀體的穩定性,它學會了分裂。 它,變成它們。 更多與我相似的生命體出現,我更加困惑。 接著是第二顆星星在虛空中破碎。 它們軀體中的汞和烴含量終于和星球表面的荒蕪相適配,在最壯碩的個體帶領下,族群終于沖出地殼,見到了對它們來說是美餐的火山與烈日。 無盡的食物,無窮的生命。 在,第三顆星星因為云與海的爭端而四散成空之后。 它們將第四和第五肢節根據不同頻率相互摩擦所產生的聲波編制成一種名為“語言”的工具,又將山與石被巖漿沖刷時云朵的形狀繪作名為“文字”的圖畫,它們將自己命名為“狄石”,也將它們腳下的那片土地命名為“龕”。 我在三個霎那之后學會了書畫與頌歌,自此,我知曉了它們存在的意義。 找到一枚漂亮的石頭,是笑。 昨天還和自己一起曬太陽的同伴被落石砸壞,是哭。 同族搶了最容易吃到低溫石漿的位置,是怒。 不小心掉到懸崖底下,但之前分化出來的個體不知好歹想爬過來救自己,是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