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番外 桑槐-《永遠是男配的我只想當咸魚》


    第(1/3)頁

    江城的雨越下越大了,這里是我的故鄉,難以想象我曾在這個多雨的城市里度過我庸碌無為的一生。

    “先生,你能幫我簽個名嗎?”

    蠻可愛的小姑娘,大概是從我脖頸上掛著的那枚玉墜上認出我的。

    我接過她遞來的相片,在上面簽上我最近二十來年的新名字,象征性地對她微笑著說了句“好好學習”之后,我收起傘,走入略顯擁擠的大巴車。

    這是我經歷過的第四千六百八十二次人生,和具體時間的誤差大概有兩位數左右。

    應該沒三位數,因為活得太久而陷入瘋狂的那些歲月,應該只有八九百年左右。

    我呢,在最初的人生中應該是個普通人吧,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生,普通的大學,普通的工作,和大多數不知道日子怎么過的年輕人一樣,在父母的要求中匆匆忙忙地找了個妻子結了婚,有了孩子,最終在柴米油鹽的日常中漸漸彎了腰,白了頭,像是完成任務一樣,最終在一場突如起來的疾病中無可奈何地閉上雙眼,在灰白色的長廊中迎接死亡。

    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人生,大概是場意外?

    第二次睜眼時還沒搞清楚狀況,只記得那時所有想說出的話語出口都變成了啼哭,等了不知多少時日后終于能夠睜眼,看到的卻是本該離去多年的父母。

    年邁其實是一種疾病,它介乎于心理和生理之間,是由逐漸升騰的無力感引發出的孤寂,是發現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的頹唐,是一切都開始褪色后的彷徨。

    至少在我看來,老化的本質,就是人類在接受自己即將離世的現實之后,潛意識里讓自己不再留戀世間的一種做法。

    有一說一,挺窩囊的,和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貍沒什么兩樣。

    至少在我獲得第二次機會后的第三年,我就擺脫了這種心態,成功讓自己變回了曾經那個對什么事都游刃有余的年輕人。

    第一次重生,因為眼界和思想都還只是個偏僻小城中的小市民,我從三歲起就抱著高中的教科書死讀生啃,學習各種知識,事實證明智商這種東西還挺玄學的,上輩子拼死拼活也只考了個普通大學的我,這次居然真的在第三次高考,也就是我十二歲時考上了首都的大學,一度被媒體稱之為“楓城神童”。

    之后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折騰,因為知道未來基本走向的原因,在我畢業,成年之后,靠著投資多少掙了點錢。

    我過上了揮霍無度,醉生夢死的日子。

    這種生活真的很沒意思,但很可惜我在人生中第二個三十歲后才發現這個事實。

    我開始環游世界。

    用了五年,踏遍了每個角落,淌過了每條大河,游盡了每片山野,窮到只能喝山澗的深村,奢華到以香檳代水的綠洲,終年無法落地的海船。

    在旅途中,我見了太多東西,有時候倦了,便在某座寺廟,或者教堂里靜修個幾生幾世,妄圖參透世間的本質,但最后的結果大都是些無意義的頓悟,佛者不能渡己,神仙無法救世,在發現所謂的信仰只是那些壽命有限的普通人用來說服自己安詳離去的成癮劑之后,我就燒了那間名家打造的金身羅相,從此不惑天象,無念神佛。

    事實證明,人活得太久,就不算人了。

    我有時候會去那些充滿戰亂的國度當個無惡不作的大軍閥,率領著一眾未受過教育的狂信徒們一路向西,期間屠戮婦孺,欺殺百姓,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最后的結局往往都不會太好,有時候被敵人暗殺,有時候被友軍背刺。

    我在所有國家都任職過高官,我清楚每個國家上不得臺面的陰詭手段,我曾親手送走了無數陰險狡詐的野心家,也曾帶著一群內心充滿信仰的有識之士打破規矩,守護正義。

    所以,我其實是能逃過那些懲罰的。

    但是那又如何呢?

    反正死后的下一秒我又會重新從母親的懷抱中蘇醒,再次為了呼吸而發出尖銳而悠長的啼哭。

    我已經不算是人了。

    人是注定在庸碌中死于病痛的一顆齒輪,是“文明”這個系統的一部分,他們每次呼吸都是為了文明能夠延續,每次自以為是的心動都是自然的遺贈,每次荒唐的選擇都是獸性和理智間互斥而誕生的惡果,是傀儡,也是基石。

    說真的,作為個體,我已經和文明站在金字塔的同一層了。

    我不死不滅,不老不朽,通曉古今,掌控未來。

    我都算是一個“神”了。

    “那個...年輕人,能給我讓個座嗎?”

    抬頭,一個老太太站在我面前。

    她是左街拐角那家鞋鋪老板的丈母娘,丈夫死于戰亂,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那年鬧饑荒,她背著尚在襁褓的小女兒,帶著兩個剛上小學的兒子,賣了所有家產才勉強換了張火車的站票,靠著蹭別人吃剩的飯渣才在火車上熬過那地獄般的兩個星期,來到據說能吃飽飯的楓城打工的。

    “當然可以。”

    我朝她笑了笑,起身給她讓了座。

    她的腿在下了那輛火車之后患了風寒,每到這種雨天都會感到刀割般的疼痛。

    “謝謝,謝謝。”

    老太太感激地朝我點了點頭,解脫般的,一把坐下。

    我沒再和她說話,我知道她是那種一開口就停不下來的老太婆。

    楓城的每個人我都認識,我當過他們的摯友,老師,伯樂,我了解他們的一生,我知曉他們的優點,缺點,我幾乎算是他們的半個親人,盡管他們全都忘了我。

    像是眼前這個老太太,我認識她的那次輪回,是我給她送的終。

    她死于心梗,孩子都在外地奔波,是我將她送入靈堂,點上香火,念往生咒,刻楠木棺。

    她的兩個兒子都是有名的工程師,唯一的女兒正巧在外地旅游,他們走時逍遙自在,回來卻匆匆忙忙,滿是懊悔。

    “塵花巷,到了。”

    “年輕人雨打,記得看路啊。”

    “知道了,謝謝。”

    我向她告別,下了車,撐起傘。

    這種大黑傘用起來很舒服,盡管撐著它走向誰家都像趕去報喪的,但頭頂厚重的黑色天幕遮住烏云和細雨時,真的能給人一種極大的安全感。

    我討厭雨。

    塵雨巷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詩意,青磚瓷瓦,老墻舊門,淡綠色的爬山虎上時有幾朵不知名的藍色花蕊綻放,隔著老遠就能看到中間那家院子里遮天蔽日的大槐樹

    每到秋天,我都會帶著兩壇碎花酒上門拜訪,那人聞到酒香,也不來招待我,轉身便到廚房大火炒香兩盤腰果,切二斤牛肉,彼時我與她坐在大槐樹下的石桌椅上,吹著秋風,品著烈酒。

    葉落如畫,黃昏似景,華浮安桑葉,蟬逸恍云間。

    歲清歌,此世何為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资阳市| 宜兰县| 通海县| 静海县| 剑阁县| 海淀区| 安溪县| 雷州市| 麦盖提县| 修武县| 镇雄县| 兰考县| 谷城县| 江安县| 格尔木市| 民丰县| 元朗区| 印江| 高雄县| 石景山区| 卓资县| 嘉善县| 冀州市| 福建省| 建德市| 沧源| 焦作市| 三江| 嫩江县| 司法| 墨竹工卡县| 岳西县| 伊金霍洛旗| 伊春市| 顺平县| 大姚县| 商丘市| 常熟市| 来宾市|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