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斌為什么要如此巴結討好曹化淳呢? 很簡單,因為他曾細細回想腦海中關于明朝歷史,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大明的起起伏伏竟然跟太監有莫大的關系。 細數大明朝將近三百年的歷史就會發現: 皇帝獨裁,大明發展的好好的; 文官當權,大明也發展的好好的; 太監全力配合皇帝又或是文官治理國家,大明還是發展的好好的; 但是,一旦太監獨攬朝政,那大明絕對要經歷一場浩劫,禍害甚至能延綿幾十年! 像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說是一個獨裁皇帝,他是相當忌諱太監干政的,鑒于前朝宦官亂政的教訓,他對宦官管理特別嚴格,不讓宦官認字,不讓宦官作外臣,不讓宦官穿官服,不讓宦官品級超四品等等等等。 規定完那么多規定后,他還在宮門口掛起一塊三尺高的鐵牌,刻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所以,洪武一朝,太監都蹦跶不起來,再加上朱元璋也算是個有本事的皇帝,所以,老百姓過的日子越過越好,史稱“洪武之治”。 接下來,明成祖朱棣就有點壞規矩了,因為他是篡位當上的皇帝,所以很多外臣他不相信,很多秘密的事,也只能讓內臣來干。 于是,永樂朝出現了一個很有名的太監,鄭和。 按鄭和的資歷,他要干政甚至是當權其實并不難,因為他少年時便轉入燕王府伺候朱棣,可以說他是在朱棣身邊長大的,朱棣對他是相當信任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