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是目前劉備的謀士團遠不像曹操謀士團那么全面,或者說儲備人才不足。 曹操謀士團除了五大謀士以外,還有毛玠、董昭、婁圭、崔琰、華歆等二線謀士,其余出名不出名的謀士更是數不勝數,據統計多達一百多位。 而劉備早期謀士糜竺、孫乾、簡雍,水平基本上也就是個說客,處理點文書還行,謀軍謀國謀天下,那是想多了。 到荊州之后,總算是得到了兩個有能力的謀士,徐庶和諸葛亮。 徐庶擅長軍務,有點像荀攸,擅長戰術。 諸葛亮則是個六邊形戰士,政治、軍事、戰略、經濟、外交、法律,除了武力值可能稍微差一點以外,幾乎無一不通,甚至發明創造、文學水平、思想水平都是極佳。 但他就一個人,分身乏術。 雖然現在多了個沈晨,但沈晨則像加強版的程昱,文武雙全,內政能力遠不如諸葛亮那樣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只能提供建議,去做實事的話,做得不一定好。 因此劉備的人才儲備可以說依舊不足。 如今平定荊州之后,劉備就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一是穩定內部,管理民生、安撫世家、整頓軍務、恢復經濟、選拔人才。 二是要屯兵于三峽地區,準備進攻西川。 而劉備本人則要積極準備第二件事情,所以荊州的事務就只能交由沈晨和諸葛亮來打理。 這其中他把整個荊州都托付給沈晨,就意味著以沈晨為主的意思。 這不僅是一份責任,同時也是一份無條件信任。 因為在沈晨總攬大權的情況下,要是選擇自立背刺的話,那劉備幾無立足之處。 由此可見劉備是將身家性命托付在了沈晨手里。 小會議結束之后,諸葛亮徐庶沈晨三個人走出府邸,已是到了下午時分,南方回春較早,陽光普照,天氣舒適。 徐徐清風迎面吹拂而來,將沈晨鬢角的長發吹得輕輕飄動,遮在了他的臉上。 沈晨將長發撩到耳后,瞇起眼睛抬頭看天。 諸葛亮笑著說道:“現在長公子病重,讓主公臨撫州事,主公要準備進攻西川的事宜,將州事托付給曉卿,這是把未來都交付在曉卿身上了呀。” 沈晨點點頭,略微有些嚴肅地說道:“是啊,只覺得身上的擔子極為沉重,若是沒有做好的話,豈不是辜負了左將軍。” 徐庶說道:“這第一步你打算如何?” 沈晨說道:“我來整頓軍務,關于土地漚肥、開墾新的田地以及裁減后的退伍士兵和安置流民的工作,可能就要交給兄長來做了。” 三個人并肩走著,大街上人來人往,周圍親衛保護著他們前行,但每個人都看到了左腰懸刀,穿著一身藍色錦緞長袍的沈晨,商人為他讓路,百姓脫帽致敬,士子向他拱手,人人都尊敬著他。 不僅僅因為沈晨打仗厲害,還因為他教化子弟,學說已經傳播出去,包括隆中鄉、新野縣,《沈氏經集》印刷成冊,即便不是他的弟子,也會購買來觀看。 所以沈晨如今不止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或者善于謀劃的謀士,同時也是一位精通七經,甚至還構建新學說的荊州大儒。 這層大儒身份,亦是他廣受尊敬的原因之一。 沈晨向每個對他行禮的人都微微點頭回禮,邊走邊說道:“話又說回來,兄長要去江東,你們覺得江東忽然假借周瑜祭奠之名,邀請我們去商談,會是想做什么?” 徐庶思索道:“如今江東歷經洪口大敗之后,已經無力再謀奪荊州,我若是孫權,就會想辦法休養生息,彌補虧損。當初主公答應將交州給他,交州雖偏遠,卻盛產香料、木料、珍寶,若能連通交揚,也許能恢復一些元氣,因而怕是想借道荊南出兵吧。” 諸葛亮微笑道:“我觀孫權其志不小,這次聯合曹操怕是想瓜分荊州,只是被曉卿擊破了而已。元直說得沒錯,現在江東元氣大傷,確實需要彌補。因而才借口當初盟約,借道荊南攻伐交州,若他在交州布兵,恐有窺視荊南之意。” “嗯。” 沈晨點點頭道:“孫權狼子野心,不會善罷甘休。也許就是想窺視荊南,交州、揚州雖然相連,可中途山嶺太多,又瘴氣叢生,即便是被孫權得了,也很難壯大多少。唯有荊南相對富庶,如長沙郡、零陵郡人口都已破百萬,又與豫章南昌相連,出兵也快,這怕就是他的想法。” 徐庶就對諸葛亮說道:“孔明,既然如此的話,那你出使江東的時候,想辦法回絕就是了。” 諸葛亮笑了笑道:“此事,再看吧。我以為,不一定要回絕。” 沈晨笑道:“兄長果然也想到了。” 諸葛亮說道:“想到什么了?” “給他借道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