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八章 亮已經等了很久很久-《三國之銀狐》


    第(3/3)頁

    劉備皺起眉頭,他是漢室宗室,并不想聽到什么漢室江山已經沒辦法挽回之類在這種話。

    崔均說道:“當年高祖斬白蛇揭竿起義,三載亡秦,五年破楚,建立大漢朝,這是由亂而人治。可漢室天下傳了二百多年,傳到孝平皇帝,出了奸臣王莽。王莽用三杯鴆酒害死平帝,翁奪婿業,天下又由治人亂,老百姓不能平安度日。”

    “后來依仗光武世祖皇帝復興漢室,重整基業。自光武之后,天下由亂而人治。現在漢室天下又傳了二百多年,傳到桓、靈二帝,奸臣弄權,干戈四起,又由治而人亂。到底要亂到何時?有誰能夠扭轉乾坤,轉人治世之道?”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一切都是難以估計和預料的。皇叔打算請孔明輔佐您完成王霸之業,挽回漢室,恕我直言,恐怕不是那么容易。諸葛亮即便出山,也是枉費心力。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

    聽到他這番話,劉備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他看向石韜和孟建說道:“二位先生也是如此嗎?”

    石韜笑了笑說道:“我倒并非這般作想,《周易》有言,人強勝天。古往今來,多少逆天而行之事,便是沈晨亦如此而為,只是我才智不足,做不到阿晨那般地步,也許孔明能做到,誰又能知呢?”

    孟建也說道:“不錯,只是我觀阿晨雖是逆天而行,可到頭來北方的曹操依舊成事,恐怕便是天命在曹而非漢,我等也只能觀望為之。”

    這就是三個人的理念不同,崔均只想著不問世事,于是便隱居山林,終日寄情于山水。

    而石韜和孟建則還是有出仕的念頭,但卻不像沈晨那樣逆天伐曹,而是想順應天命,看看將來誰能奪天下,就跟著誰。

    歷史上他們的命運也是如此,崔均隱居最終不見蹤跡,石韜和孟建出仕曹魏,引得諸葛亮長嘆。

    劉備沉吟片刻,終究只能苦笑道:“三位先生高見,可我劉備是漢室宗親,理當匡扶漢室,我怎敢推托給數與命而不管呢?”

    “我等山野村夫,不能跟將軍共論天下大事,只是將軍卻來得不巧,我等今日之所以在此飲酒,是因為早上孔明要出一趟遠門,我們在此飲酒相送,午后剛走。”

    崔均把情況告訴了他。

    原來最近天寒地凍,諸葛亮怕黃月英久居山中,凍壞了身子,于是就把黃月英送回了娘家,自己居于隆中。

    恰好最近又到了年底,諸葛亮就去了襄陽買了一些年貨送去岳父岳母家,他打算在岳父岳母家過年,于是邀請了三個好友過來聚一聚,等午后就坐馬車離開了,幾乎跟劉備前后腳的事情。

    “啊?”

    得知這件事情,張飛大驚道:“那還等什么,咱們快去追吧。”

    說著拉著劉備出來。

    劉備只好拱拱手道:“三位先生,備告辭。”

    “將軍保重。”

    三人都還算比較尊敬他,起身送別。

    等出了竹屋,回到了山道上,三人縱馬追了一會兒,卻是沒找到蹤影。

    回去的路上劉備這才想起來,之前經過眭亭,確實有一輛馬車路過,只是當時他只顧著看遠方銀裝素裹的天地,沒有注意。

    此刻一時悔恨不已,張飛見他懊惱便說道:“大兄若是真想見那孔明,咱們去他妻舅家尋便是了。”

    劉備搖搖頭道:“豈能叨擾先生家眷?咱們便再等等,等來年春天再來便是了。”

    “唉。”

    張飛都是一聲嘆氣,自己家這大兄,怎么這么死腦筋呢?

    三人回了襄陽,便坐船南下回了荊南。

    趕在年底之前到了湘鄉。

    便是冬去春來,建安十一年二月,雪水消融,春暖花開。

    劉備再次北上前往了襄陽隆中。

    二月隆中鄉已是變了另外一番模樣,去歲冬天白茫茫天地,此刻已是麥田青黃,山林碧綠,鳥語花香。

    原本結冰了的那泓溪水涓涓細流,山中桃林芬芳,桃花盛開,仿佛那某年某月,青山邊綠水岸,蝴蝶翩翩起舞,那時自生死相隨,不渝誓言。

    “二弟三弟你們看。”

    三兄弟順著山道拾級而上,劉備看到遠方諸葛草廬外桃樹綻放著燦爛的桃花,一時欣喜說道:“那有桃花盛開。”

    桃花正是三四月盛開,不過是陽歷三四月,若是農歷的話便是二月份,特別是南方開得很早。

    因而此時正是桃花綻放的季節,漫山遍野粉紅耀眼,煞是美麗。

    關羽張飛也踮起腳去看,臉上露出笑容。

    便在那桃林竹影之中,有一名穿著儒袍的士人,緩步行于花下,修長的身影用剪刀修剪者花林。

    他背對著三人,卻是不見他的容顏。

    只聽得一個年輕的聲音輕聲誦道:“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先生?”

    劉備踮起腳伸長了脖子,不迭呼喚道:“可是孔明先生?”

    諸葛亮手中的動作一滯,愣了一下,緩緩回頭。

    他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身影?

    那是即便多年過去,偶爾回想起來,也會不自覺露出笑容的記憶。

    劉備就站在那里,笑吟吟地看著他。

    他的臉上綻放著燦爛的微笑,高興地像是個小孩,不停地招手。

    是他嗎?

    是他啊。

    皇叔卻是老了一些。

    發梢斑白了。

    原來不知不覺,竟已是十二年過去。

    他也從當年那個三十出頭的熱血壯士,到如今已是不惑之年,臨近天命。

    時間,已經走得這么快了嗎?

    是了。

    現在回想起來。

    那年徐州,自己與叔父就跟著他的隊伍一路南下,曹操屠戮徐州,見到了無數森森白骨。

    在無數人避之不及當中,唯有他義不容辭去救徐州百姓。

    世人都說他傻。

    可如果沒有這個傻子,徐州又會死多少百姓呢?

    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自己就已經在敬佩于他的仁德與信義。

    只是那時年少,什么都做不了。

    如今時光荏苒。

    原以為只是人生過客,今生再不相逢。

    此刻再見。

    也許這便是天意了吧。

    諸葛亮心里想著。

    他將手中的剪刀放下,抻了抻身上的灰塵,將衣袍整理干凈,然后同樣報之燦爛的笑容。

    向著劉備的方向緩緩彎腰拱手,低頭輕聲說道。

    “孔明,見過皇叔。”

    皇叔。

    亮已經等了很久很久。

    仿佛三生三世。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