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司馬徽南下-《三國之銀狐》
第(1/3)頁
當劉備依舊在北方戰爭的泥潭中不可自拔的時候,沈晨在荊州,已經開始了他的大業。
其實從很早之前他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先拋開能不能一統大漢這個假設不談,即便是可以一統天下,最后應該怎么樣呢?
繼續封建主義?
然后等他死后兩三百年,王朝再次更迭輪回,上演一出季漢末年,諸侯爭霸的場面?
那他奮起拼搏的意義在哪里?
為的就是讓漢朝再延續個幾百年,然后重復歷史,一直到兩千年后新時代到來嗎?
這顯然不行。
那樣的話還不如學陸遜,即便是家族百余人被殺,也咬牙忍著加入曹魏,干翻司馬懿,總歸還能改變個五胡亂華的慘象,何必去費力不討好呢?
所以他必須要有所行動,在人文思想、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發展上,對目前的大漢進行一定的改革。
那么改革方向應該是什么呢?
高舉民主大旗?
死路一條。
在知識分子掌握了文化解釋權,而且人人都要維護君主統治的時代搞這個,難如登天。
讓他從零開始搞工業革命,都比在大漢搞民主要靠譜得多。
那么學偉人嗎?
也不行。
學偉人的前提是推翻封建主義,而要推翻封建主義,在這個時代依舊走不通。
墨子在春秋已經實驗過了,然后幾乎被所有諸侯不容。
后來明末的時候,也有進步人士。
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早就知指出封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但也沒有動搖清朝的國本。
而在大漢沈晨怕是連個志同道合的人都沒有。
所以至少現在,封建主義沒法推翻,甚至你還必須在它的框架之下,完成你的思想改變。
那么在目前無法推翻封建君主專制的情況下,該如何建造一套完善的政治體系,提倡一套以民為本,重視底層的政治制度,打造一個不把百姓當芻狗的國家呢?
沈晨暫時還沒有頭緒。
但他堅定地認為,他一定能夠研究出一套適合大漢國情的發展制度出來。
而要打造出這樣的一個國家,首先就需要同伴。
比如劉備和諸葛亮。
他們都是民本思想和君輕民貴思想的簇擁,相比于上層,更關注底層百姓的生活。
雖然你也可以說他們依舊維護的是封建統治。
但對比一下殺人如麻,視百姓如草芥的漢末其他諸侯們,劉備和諸葛亮的思想,已經算是漢末黑暗世界里的一盞炬火明燈。
所以沈晨想要把他們聯合起來,一起來構建這樣一個國家。
劉備現在在河南,沈晨也幫不了他什么,因此他現在正在與諸葛亮一起,研究民本思想的問題。
想要提倡以人為民的觀念,直接說肯定是不行,就必須從古代的先賢書籍當中找答案。
為此沈晨這段時間一直在研究七經,里面的所有民本思想,都為之注釋和討論。
在建安三年初的時候,沈晨興辦的書院放假了。
他招收的學生都是本地貧民家的孩子,農閑的時候家里咬咬牙,還能送他們來讀書,但農忙的時候就必須回去。
因此在沒有教學生讀書的時候,沈晨都會自己在家與諸葛亮一起研究。
不止是研究民本思想,什么都研究。
哲學、教育、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秩序以及時政等等。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現在還加上了沈晨,不止諸葛亮很多想法對沈晨有幫助,沈晨來自后世的思維,更是讓諸葛亮受益匪淺。
兩人良師益友,共同進步。
這一日,沈晨坐著馬車離開了眭亭,往隆中而去。
他盤膝坐在馬車上,當時的馬車車廂是不封起來的,有點像個皮卡。
所以他坐在上面,周圍在田里忙活的百姓都能看到他。
眾人見到他的時候,一個個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紛紛投來尊敬的眼神和目光。
一直到他走后,才繼續耕作。
自從那日辯經之后,沈晨一戰成名,在周邊鄉野名望劇增。
因為他贈豬還幣的高尚道德,導致周圍鄉野百姓紛紛認可他的品德,進而一旦遇到什么不公正的事情,都會找他來理論。
而沈晨也總能做出最公平的判決,讓大家都信服滿意,一時間他在周邊鄉野威望極高。
人人都知道隆中鄉一帶有位十多歲的少年小郎,飽讀詩書,品德高尚,每次鄉里有糾紛,往往都會去找他評理,最后大家都會被他講的道理說服,令人尊敬。
馬車緩緩行駛,最終駛入了隆中山,順著山道往上,遠遠的就已經看到了那棟諸葛家的宅院。
諸葛玄雖然病逝,可他已經給諸葛亮留下了足夠的政治遺產。
兩個姐姐都嫁給了襄陽大族,在這樣的庇護下,諸葛亮算是鬧中取靜,即便是荊州士林反對沈晨最厲害的時候,也無人招惹到他身上。
進入院子,就看到諸葛亮正在廊下讀書,見沈晨過來,抬起頭,露出和熙般春風的笑容:“阿弟?!?
“兄長?!?
沈晨拱拱手,然后緩緩走到了他身邊也一起坐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金乡县|
城步|
乌鲁木齐县|
阆中市|
和政县|
东方市|
福安市|
商南县|
县级市|
柏乡县|
横峰县|
瓮安县|
吉安市|
清镇市|
博湖县|
通河县|
江阴市|
浦城县|
扎兰屯市|
贺州市|
香河县|
德清县|
多伦县|
辽中县|
都兰县|
勃利县|
阳高县|
合水县|
句容市|
黔西|
会泽县|
九江市|
龙江县|
恩平市|
溆浦县|
横峰县|
蓬溪县|
邯郸市|
哈尔滨市|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