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趙國登記在冊的人口總共也就一千萬多點,其中還有不少是沒成年的孩子。即便給所有趙人,每人發一斤餃子,大概也就需要兩三千噸左右的豬肉,外加一兩千噸的芹菜,趙國完全能夠承受得起。 趙國地處北方,冬天處于零下,包好的餃子放在外面凍上一夜,路上絕對不會壞掉。 正好冬天大家基本上都沒什么事干,還能讓大家賺點外快,促進趙國的經濟發展。 “寡人明天就下令,今年過年給全國所有百姓每人發兩斤水餃,一斤豬肉芹菜的,一斤雞蛋韭菜的。”趙括又加了一斤。 雖然石磨早就普及出去了,面對于大家來說也并不稀罕,但去掉麩皮的細面,對于絕大部分人還是非常稀罕的,更不要說餃子了。 他不知道的是,因為他這個命令,中國北方從此形成了過年吃餃子的風俗習慣,甚至連跨年晚會都要大家一起包餃砸。 “真的能做到?”趙母看向趙括,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深宮婦人,深知這件事的難度。除了耗費的錢糧,還在于如何將餃子送到每個人手中。 “母親放心吧,這件事對我趙國沒什么難度。”趙括笑著說道,即便是趙國占領沒有多久的關中,也有秦國留下最完整的編戶齊民,其他地區就更不用多說了,趙國要付出的也就原材料和路費,以及一些工錢而已。 這是事嗎? 對于趙括來說,能用錢解決的事,那都不是事。 只有讓百姓覺得對趙國有虧欠,才會努力想辦法償還,就像秦軍包圍邯鄲,不管是達官貴族,還是販夫走卒,紛紛爭相捐款一樣。 過去趙國收農稅,官府要催好幾天,連帶著威脅,才能夠收上來。現在收稅的小吏往田間地頭一站,這邊收了糧食,那邊就送來了,而且絕對不會少交。 不管是小吏還是農夫,都很高興。 甚至有的沒來及收,還會主動送往糧站,以前趙國何曾出現過這種場景。 不過也不能讓百姓虧欠太多,一旦虧欠多了,大家就會覺得理所當然。 升米恩,斗米仇,就是如此。 …… “大王,好消息啊!”第二天,趙括剛來到政事堂,藺相如就興奮的走了過來,兩根胡子上下抖動,讓趙括忍不住直樂。 “相國抱孫子了還是又抱童孫了?”趙括笑著說道。 “都不是,魏齊來信,大橋建好了。”藺相如說道。 “大橋?”趙括愣了一下,這才想起兩年前自己巡視全國的時候,讓魏齊籌備在黃河上架橋,之后便再也沒有傳來過消息,甚至連魏齊都一年多沒有在他面前出現過了,以至于他都快忘了這件事,“真的建成了?” “建成了,能夠讓駕六馬車并行。”藺相如重重的點了點頭。這對于趙國乃至中原的橋梁建造來說,是一個史詩級的進步。 “好,讓魏齊回邯鄲吧。還有所有參與橋梁建造的人員,全部多發放三個月的俸祿,以示嘉獎,另外,在大橋兩側立一塊碑,將所有人員的名字全部刻在上面,以供后人紀念。”趙括說道。 “大王,要不要在中原也建一座大橋?”藺相如興奮的說道。 “當然要,不過要等到明年開春之后再說,讓大家過年的時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趙括說道。 河套的人口以及富庶程度遠遠比不過中原,當初趙國選擇在河套架橋,更多的是因為技術不過關,所以在難度低一點的地方先試試。 如今技術已經達標,自然要在中原建橋。 “臣覺得可以先放出聲,吸引天下橋梁方面的工匠來我趙國,各國那么多人,肯定不止我趙國對在黃河上建橋感興趣。”藺相如笑著說道。 “這話要是在大王口中說出來很正常,從你嘴里說出來怎么感覺怪怪的?”虞信看了藺相如一眼,故作不解的說道。 “可能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跟隨大王久了,自然而然就學壞了。”藺相如笑著打趣道。 “相國出的主意,可別來冤枉寡人。”趙括連忙說道,走到座位上坐下,“秦地和燕地的戶口都整理好了嗎?” “都送過來了,不過燕地還有一些亂子,秦地的戶口只是送過來,還沒來得及核查。”魏無忌說道。 “有什么困難嗎?”趙括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