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是一些貴族不好處理。”藺相如說道,別看這些人是秦國和燕國的貴族,實際上和趙國貴族之間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隨便托個人就能找到趙國高層。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親戚朋友求到自己身上,趙國高層難道就完全不管不顧?他們又敢保證自己有一天不會求到別人身上嗎? “有明確站出來反對趙國的?”趙括問道。 “沒有。”藺相如搖了搖頭,貴族明知道不是趙國的對手,腦子有問題才會明著站出來和趙國對抗。 “先清量田畝,收回所有非在冊登記的田畝,將多出的田畝分給沒有土地的流民和隸臣。如果有敢反抗的,直接派出軍隊鎮壓,將整個家族遷往張掖郡,燕地的貴族遷往遼東。遷走之后,將土地分給我趙國貴族。”趙括說道。 呵呵,竟然求到我趙國貴族身上,真當我趙國貴族是好人嗎? 這個年代的貴族,哪個不是吃人的惡魔,頂多是有人吐骨頭,有人不吐骨頭罷了。 趙國貴族幫秦地和燕地的貴族說話,無非是想從他們那里拿到好處罷了。現在趙括許諾,只要兩地貴族反抗趙國,趙國便會出兵鎮壓,騰出來的土地則分給趙國貴族。 趙括就不信那些貴族還會幫秦地和燕地貴族說話,恐怕一個個如同餓狼一樣盯著兩地貴族,比趙國情報機構還積極。 什么人情世故,哪有利益好使。 “諾。”藺相如心中默默為兩地貴族默哀,如果他們乖乖聽話,至少保留現在的家產絕對不成問題,趙國并不會針對他們。 但如果他們覺得趙國不敢對他們動手,那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即便是頂級貴族,一旦遷徙出自己的祖地,勢力也會一落千丈,絕大部分都會逐漸衰敗,只有極少數能夠再次崛起。 “還有河西走廊的官道也要開始修,從隴西一直往西修,修到……”趙括說到這里停住了,這年頭沒有玉門關,也沒有陽關。 實際上,張掖郡的控制范圍也沒有那么遠,河西走廊西部更多的是羈縻地區,趙國和秦國是憑借著強橫的實力,壓服附近的戎狄,真正能完全控制只是東部。 藺相如等人看向趙括。 “一直往西修,修到哪里,哪里就是我趙國的領土。”片刻之后,趙括整理一下衣袍,正義凜然的說道。 藺相如等人點了點頭,沒有一個人覺得趙括的話有毛病。 自古以來,實力就是禮法。 幾百年前,晉國和楚國之間退避三舍,甚至敵人的戰車壞了,還幫忙修,充分表現出了貴族之間的禮儀,兩千年后還為人津津樂道。 但是晉國假道伐虢,楚國滅亡隨國,大喊;‘我蠻夷也’的時候,可沒有想過什么是禮,什么是法。 禮法這玩意只有在雙方實力處于同一層次的時候有用,一旦雙方實力不在一個水平,這玩意連廁紙都不如。 以趙國的實力,就算滅哪個小國,平了哪個部落,然后大喊一聲:“自古以來,這里都是我趙國的固有領土。”小國也無法從地里跳出來反對。 “我趙國接下來的事情有些多啊。”虞信說道。河套的開發,燕國的治理,遼河的開發,河西走廊道路鋪設,燕國道路鋪設,關中的治理……任何一個,放在以前都是十年大計,趙國卻要同時進行,相比之下,連在黃河上架橋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既然能同時做,自然沒有必要放在以后。對了,還有一件事……”趙括將過年給全國百姓送水餃的事情告訴大家,“寡人算了一下,花不了多少錢。可以分到邯鄲、薊縣、晉陽、九原四個地方來做,節省路上的時間。” “有大王是我趙國百姓之福。”虞信嘆了一口氣。 “我更想知道,其余五國國君知道這件事之后,會作何感想。”藺相如笑著說道,這個年代消息閉塞,楚國和韓國可能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但是和趙國接壤的秦國、魏國、齊國,邊境的百姓必然有因此逃入趙國的。 就如同當年齊國富庶,趙人和燕人逃往齊國一樣。 實際上,趙國這幾年一直都有從其他國家逃亡來的流民,趙國接收之后,立刻就派人送走,然后分配田地,登記在冊。 這一點魏國和齊國感觸最深,兩國和趙國交界的地方,人口都快跑完了。 但是兩國偏偏還沒有任何辦法,打吧,打不過。 阻止吧,也阻止不了。 你總不能在兩國邊界全部建上長城,不準任何人通過吧! 兩國甚至都沒有辦法在言語上譴責趙國,平心而論,趙國對兩國的幫助,特別是對魏國的幫助是很大的,包括滎澤決堤,趙國立刻派人去救援,事后都沒有要韓魏兩國一點回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