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鑄幣的事情就這樣了。不過相國的話,倒是讓寡人想到一件事?!壁w括道。 “敢問大王是何事?”藺相如問道。 “吏的問題。我趙國各地吏員幾乎都是由當地豪強一代代傳下來,父傳子,子又傳孫,只要生下來就不愁沒工作,這就導致了大部分吏員并沒有什么才干,只是依靠祖上的血脈當上了吏。這些人不求上進,不學無術,甚至為禍一方,最后卻要朝廷來背負罵名?!? “而剩下極少數有才干的人,卻因為地位低下,等不到機會,無法施展才干,最終孤老于荒野。這是我趙國的損失。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給他們一個機會呢?” “寡人打算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吏員考試,所有吏員都要參加,以郡為單位進校只有考試通過的吏員,才可以留下繼續做吏。沒通過考試的,全部辭退。人手不足可以重新招,但是也要考試。吏員通過考試之后,可以到邯鄲參加第二次考試。其中成績前八十名授予官職。” “另外,從今以后,不僅對官員進行考核,對吏員也要進行考核,考核優異者,可升官。不合格者,辭退。同樣,官員不合格者,除了貶官、革職之外,還有可能被貶為吏?!壁w括道。 從先秦,到兩漢,再到唐宋,吏的不斷惡化,本質上來就是因為階層的不斷固化。 先秦時期,吏還有上升的渠道,只是這個渠道很窄。兩漢時期,這個渠道就更窄了。 等到唐宋時期,吏的上升渠道已經被完全封鎖,凡為吏者,三代不允許參加科舉,科舉都沒辦法參加,還怎么當官? 這種情況下,除非家里閨女被皇帝看上了,能夠一飛沖之外,否則你就是再有本事,頂多也就是一個在當地比較有名望的老頭。 既然怎么努力也沒用,那就不努力唄,斂財就行了。 整想著斂財,能不惡嗎? 戰國時期官和吏的階級還沒有唐宋以后那么涇渭分明,現在趙括就要徹底打破官和吏之間的界限,以后官可能會被貶為吏,吏也有機會升為官。 大家都一樣,誰也別想鄙視誰。 除此之外,就是為了挑選人才了。 趙國太缺人才了,過去缺,現在缺,以后也缺。 不是每個有才能的人都會遇到伯樂,懷才不遇的終究是大多數。 誰能想到,當年在齊國乞討的百里奚最后能輔佐秦穆公稱霸西戎,居住在郊外的野人孫叔敖能夠輔佐楚莊王一鳴驚人。 趙括就不信了,趙國這么多吏,難道就沒有幾個能人?句不好聽的,哪怕是一群流氓,也會有比較厲害的流氓頭子。 眾人對視了一眼,雖然趙括嘴上是突然想起來的,但這么成熟的想法怎么看都不像是突然想的,反而像是蓄謀已久。 毫無疑問,這件事只要公布出去,將會在趙國整個官場掀起軒然大波。 少部分有能力的人會彈冠相慶,而那些沒有能力,只是靠著祖宗的蔭庇當上吏員的人則如喪考妣。 底層的官員也會人人自危,沒有人想從堂堂官員,成為的吏員。 “敢問大王,吏員考試是只舉行一次,還是形成慣例?”藺相如見沒有話,只好上前詢問。 “慣例,不過第二次授官的考試,暫時只舉行一次,后續等考核制度優化之后再?!壁w括想了一下,開口道,如果考核制度能夠完善,這樣的考試是沒有必要的。 只要在選拔吏的時候考試就行了,吏到官沒有必要特地設定門檻。 “那這次考試放在什么時候?”藺相如問道。 “燕地要明年才能逐漸恢復安定,就放在明年年底吧,具體時間、事則由諸位愛卿安排。不過現在就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讓大家都準備準備。至于題目。由虞卿負責,可以聯合學院一起出題。以法律、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算數、治理、國家以及地方發展為主。地方考核可以加入地方特色、風俗文化等因素?!壁w括想了個大概之后,很自然的把鍋甩在大臣頭上。 大臣,就是幫他干活的。 這也是他為什么日日夜夜想著怎么招攬人才,培養人才的原因。 人才越多,能力越強,他就越省事。 “法律、案件處理、民事糾紛、算數、治理、國家和地方發展……”虞信已經清楚趙括想招攬哪部分人才了。 “臣會努力辦好?!庇菪诺?。 “最后一件事就是開發燕地,特別是遼河平原的事情?!壁w括道。 燕國,還是那句話,遠離中原,氣候寒冷,農業并不發達,全國主要產糧區就是燕山以南,以薊城為中心這部分。 這部分水利設施已經很完善了,人口密度也很高,開發的潛力不是太大。 遼河流域到燕昭王時期才被納入燕國版圖,至今不過數十年,由于種種原因,并未得到有效開發。 當然,除了遼河平原之外,北方還有面積更大的好地方,那就是東北平原剩下的地區以及外東北。 大面積的黑土地,意味著超高的畝產,即便有半年是冬,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也都足以稱得上王朝根基。 但趙國目前沒有能力開發東北,不是因為道路艱難,沿途多沼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