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鑄幣-《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第(2/3)頁
雖然大商人幾乎不會使用銅幣,但中型商人還是非常依賴銅幣的。
但現在不一樣了,趙國變強大了,有底氣了。
規則是由強者制定的,趙國過去服從規則,現在開始制定規則了。
趙國商會遍布下,下超過半數的商人都加入了趙國商會。趙國有下最便夷食鹽,有壟斷性的紙,近乎壟斷性的戰馬和煤炭,有下最精良的農具,最好喝的奶酒……
下已經離不開趙國,商人更離不開趙國。
特別是現在,真正的大商人,敢于冒險的商人,都跑去西域了,剩下的中型商人只能在中原喝湯。
在中原經商,除了蜀錦、琉璃等少數商品之外,其他全都離不開趙國。
沒有人站出來反對,趙括和他們商量的時候是真商量,有什么意見都可以提,但如果下的命令,那反對也沒有用。
而且趙國準備這鑄幣也不是一兩了,看到一船船銅塊被運回邯鄲,大家早就猜到了這一。
能夠統一貨幣,取締劣質貨幣,對大家都有好處。
“如果回收舊幣,僅憑鑄造的兩億銅幣恐怕不夠。而且……可能會有人鋌而走險,鑄造大量劣質銅幣,來兌換優質銅幣?!碧A相如道。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鋌而走險的人,只要利益足夠,即便是殺頭也會有人蜂擁而至。
“將回收的舊幣重新鑄造成新幣就行了,雖然會有損耗,但相差不會太大,除非回收上來的全部都是劣質到極點的銅板。至于第二點,對于兌換大量銅幣的,可以讓其提供銅幣來源,核實之后再給予兌換。若是過于劣質,則不予兌換?!辈虧傻?。
其實過于劣質的貨幣并不多,絕大部分銅幣雖然稱不上貨真價實,但勉強能用,比后來漢朝強多了。
倒不是這些人有底線,而是這個時期下沒統一,大家有選擇性,你鑄的幣太爛沒人用,不僅賺不到錢,還白白浪費錢。
“如果對方將錢分給大量平民,由平民來兌換呢?即便是官府恐怕也發現不了吧。臣更建議對于劣質銅幣進行折價兌換。”虞信道。
“不?!壁w括立刻道,“趙國銅幣各異,很難定折價的標準,即便定好標準,在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后受損還是最底層的平民。寡人寧愿朝廷吃一點虧?!?
從理論上來,虞信所的折價處理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朝廷的虧損。
鑄幣本身朝廷是能夠賺錢的,但如果用來兌換舊幣,趙國不僅無法賺錢,還要虧很多錢,虞信也是為了減少趙國的損失。
但這件事是要人來處理的,要人來處理就會出現主觀判斷,雙方判斷標準不同,就會有人不滿。
甚至底層官吏很有可能會把成色良好的銅板定為劣質銅板,折價給平民,然后按照成色良好的標準稟報給朝廷,自己賺取差價。
這種事情兩千多年來屢見不鮮。
最后朝廷和百姓都虧了錢,朝廷還沒了民心,還要替那些中飽私囊的貪官背負罵名。
與其讓那些貪官貪了去,還不如把這部分錢分給老百姓。
“我趙國官員能處理好這些事情。”虞信眼神中帶有信仰,趙國官員中或許有中飽私囊的,有濫竽充數的,有禍害百姓的,但他敢保證,大部分趙國官員都是帶有理想的,不會去,也不屑做這種事。
他去過很多國家,以前趙國或許和這些國家沒有什么區別,但這些年趙國官員變化真的很大,他虞信以和這些人同朝為官而感到榮幸。
“大王不是不相信官員,而是……官員下面還有吏。你能保證官員,能保證吏嗎?”藺相如解圍道。
官和吏自古以來都不是一個階層,無論是現在各國,還是后來的漢唐宋明,真正的官員都是很少的。
比如漢朝,根據統計,真正的官員才八千多,這么點人就算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也無法管理好整個大漢朝。
但是漢朝的官吏加起來,足足十二萬多。
趙國官員算上燕地,將近一千,但吏即便不算還沒統計的燕地,也有將近一萬。
真正幫助國家掌管基層的,靠的就是這些吏,真正能夠代表朝廷接觸到平民的,也是這些吏。
分封制時期,吏原本是諸侯的家臣或奴仆,輔佐諸侯管理封地。
后來分封制逐漸瓦解,變成郡縣制,官成了流官,由中央直接任命。
但吏卻固定了下來,子承父業,一代代相傳,逐漸成為各地的地頭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昭觉县|
乌拉特中旗|
泸溪县|
安泽县|
晴隆县|
郯城县|
洛南县|
禄劝|
贺州市|
太仓市|
延长县|
鄂尔多斯市|
武宁县|
砚山县|
原阳县|
株洲县|
嘉禾县|
肥城市|
井研县|
华宁县|
宜良县|
龙川县|
黄山市|
报价|
新竹县|
营山县|
无为县|
宜兰县|
武穴市|
彭州市|
合川市|
栖霞市|
鹤岗市|
清苑县|
贵定县|
仁化县|
晋中市|
达孜县|
武义县|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