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五十八章 鑄幣-《神話戰國之我是趙括》


    第(1/3)頁

    趙國之前也曾有過滅國的經驗,比如中山國,但中山國畢竟是國,雖然后世有人稱其為戰國第八雄,但實際上和另外七個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中山國長期處于趙國的包夾中,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方面和趙國區別并不是太大,趙國吞并中山國之后,在治理方面也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

    燕國地處東北,長期與中原隔絕,早已進化出一套自己的體系,趙國需要將這套體系打破,塑造趙國的體系。

    燕國地偏,與中原隔絕,即便出現亂子,趙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解決。

    燕國體量足夠,趙國成功之后,以后可以按照同樣的辦法去解決其他地區。

    燕地的治理,將為趙國接下來的發展提供最為寶貴的經驗。

    眾人從趙括的語氣中聽出前所未有的堅定,連忙俯身稱是。

    “第四件事就是鑄幣,寡人準備鑄造兩億枚銅錢,重量分別為一銖和十銖兩種。樣式采用圓形方孔。其中一銖錢一億枚,十銖錢一億枚。”趙括道。

    這件事不僅僅是鑄幣,同樣也是為了統一貨幣。

    此時下銅幣主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布幣,是由空首布演化而來的。

    空首布是以前周朝鑄造的大錢,外形像鏟子之類的農具,因為首部留有裝柄的圓孔,所以被稱為空首布。

    布幣內部也很混亂,有圓肩,方足,圓跨的。有方肩,方足,圓跨的。有方肩,尖足,圓跨的。有方肩,方足,方跨的。

    啥樣式的都櫻

    第二種則是刀幣,顧名思義,就是外形像刀的銅幣。

    布幣是從農具演化而來的。刀幣則是從刀演化而來的。

    刀幣也有大有,有尖有圓。

    第三種則是圓形銅幣,這個相對來大家就比較熟知了,外形上也更符合后世的審美,不過大部分是沒孔的,亦或是圓孔,方孔主要是秦國半兩錢。

    第四種則是銅貝,這是從最初的貝幣演化而來的,主要是楚國使用。

    秦國主要使用圓形幣,也就是半兩錢,一兩等于二十四銖。

    燕國和齊國主要用刀幣,韓主要用布幣,魏國主要用布幣和圓幣,單位各不相同。

    趙國最為混亂,除了銅貝之外,布幣,刀幣,圓幣都有使用,而且鑄幣權沒有收回中央,各個大城亦或是貴族都擁有鑄幣權,都可以鑄造貨幣,這就導致趙國的貨幣種類非常混亂,啥樣的都櫻

    誰都可以造,那造出來的錢是啥質量,可想而知。

    不要指望某些饒良心,會給你鑄造足銅銅幣,這樣的人就算有,也早就被淘汰了。

    貨幣的混亂,直接影響了趙國的民生發展。

    趙括幾年前就想鑄幣,除了因為那時候錢荒之外,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統一貨幣。

    錢荒對趙國是有一定好處的,如果不是錢荒,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王孫貴族全部缺錢,大家也不會捏著鼻子使用紙幣,紙幣更不會這么順利被大家認可。

    實在是全國上上下下都沒錢,其他國家也沒錢,很多人只能選擇以物易物,這才讓紙幣得以流通。

    不過那時候趙括沒時間,也沒錢,趙國每年產銅太少了,全砸進去都翻不起啥水花,而且趙國如果用足銅鑄幣,然后交換其他國家或是貴族鑄造的劣質銅錢,褲衩子都能虧掉。

    如果趙國同樣鑄造劣質銅幣,那鑄不鑄造也就沒有意義了。

    如今大宗商人走貨要么劃賬,要么使用紙幣,要么以物易物,沒有人會選擇沉重的銅幣,不過對于底層老百姓而言,還是沉甸甸的銅幣更能給人踏實福

    趙國鑄造劣質銅幣坑不了別人,只會坑了最底層的老百姓,然后反噬到趙國本身。

    現在趙國騰開手了,而且經過幾年的積攢,趙國不斷開采銅礦,袁華又從瀛洲運來了大批銅塊,趙括現在終于有了鑄幣的底氣。

    雖然一億一銖錢一億十銖錢完全不夠,但相比較以前趙國的鑄幣數量,已經翻了很多倍了。

    “除此之外,收回地方以及貴族的鑄幣權。也就是,從今以后,除了朝廷之外,任何人不準私自鑄錢,違著流放瀛洲。之前有過鑄幣經驗,或者現在仍然在鑄幣的地方、貴族,三個月之內,向朝廷上交所有模具以及鑄幣工人。從明年開始,正式推行新幣。并由朝廷逐步回收其他各個版本的銅幣。三年之后,廢除銖幣之外的所有銅幣,禁止所有人使用舊版銅幣交易。”趙括繼續道。

    趙國以前沒有能力廢除其他銅幣,因為各國邊境犬牙交錯,商業來往密切,趙國本身實力又不是特別突出,如果趙國單方面廢除,會直接導致趙國商業陷入癱瘓,各國商人將趙國視為禁地,能不來就不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永川市| 甘谷县| 邛崃市| 贵阳市| 翁源县| 辰溪县| 富源县| 揭东县| 阳谷县| 中江县| 高青县| 山东| 濮阳县| 枣强县| 龙州县| 中宁县| 呼伦贝尔市| 东莞市| 青铜峡市| 绍兴市| 东台市| 正阳县| 荆门市| 深泽县| 东台市| 白水县| 于都县| 永新县| 永安市| 邛崃市| 自治县| 文山县| 余姚市| 杂多县| 鹰潭市| 永胜县| 鹤壁市| 施甸县| 偏关县|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