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邯鄲的工坊內一片熱火朝天,上到趙王,下到普通工匠,所有人全部圍在一座兩人多高的高爐旁,目不轉睛的盯著高爐。散 熊熊烈火在爐腔內燃燒,火舌探出,將眾人的臉龐映照的通紅。 十幾名工人填木炭的填木炭,拉風箱的拉風箱,丟礦石的丟礦石,一刻也不敢停頓。炭渣將汗水染成黑色,在臉頰上刻出一道道彎曲的痕跡。 工人們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的馬虎,這是趙國煉鐵高爐第一次正式開爐,連趙王和相國都驚動了,親自趕到城外的工坊觀看,容不得出現(xiàn)任何差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鐵礦石逐漸被高溫融化,受密度的影響,鐵水沉淀到高爐底部,雜質漂浮在上面。 很快,一道細小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金黃色液體緩緩從底部的出口流出,進入冷卻裝置中,凝結成塊狀——生鐵。 “成功了!”徐大激動的大叫道,差點從地面上跳了起來。 所有人臉上都露出難以言表的激動——他們努力了整整四年,終于成功了!散 “繼續(xù)加鐵礦石。”趙括雙手緊握成拳,臉龐通紅,半是火焰映照的,半是激動的。 高爐對于煉鐵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就好像兵器對于士卒,藥材對于醫(yī)師,針線對于裁縫。 雖然沒有高爐也能煉鐵,但是產(chǎn)量受到嚴重的制約,只有有了高爐,才能真正完成青銅器到鐵器的跨度。 “大王,已經(jīng)加滿了。”徐大揉搓著布滿老繭的雙手,有些不知所措的說道。 “加滿了?”趙括望著細到極致的金黃色鐵水,頓時眉頭一皺。“按照這個速度,每天能夠生產(chǎn)多少鐵?” “稟大王,兩百斤左右。”徐大說道。 “……”趙括心中有些失望,兩百斤鐵,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重量。散 不過趙括臉上擠出一絲微笑,“已經(jīng)不少了,而且這只是一座高爐,等再建幾十座上百座高爐,建更大的高爐,產(chǎn)量就提升上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