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能夠這么快將煉鐵高爐打造出來已經出乎臣的預料了,產量倒是其次。隨著技術的成熟,產量自然會越來越高的。”藺相如笑著說道。 趙國煉鐵技術非常發(fā)達,早在晉國時期,便能鑄造大型鐵鼎,并且在上面鑄造刑文,但由于一直以來的主流都是青銅器,再加上生鐵太脆,容易折斷,不適合制作兵器,所以基本上都是用于農具。 為了改變生鐵的性能,更適合打造兵器和農具,中原各國對其進行了柔化處理,使其表面為鋼,中間為高碳生鐵,解決了生鐵韌性差,易折斷的問題。 這項技術中原比其他地區(qū)要早兩千多年。 至于鋼,其實遠在兩三百年前楚國就搞出了滲碳鋼,楚國雖然制度落后,但是科技一直是走在前列的。 不過丟了煉鐵重地宛城之后,楚國的一切都落到了秦國手里……散 現(xiàn)在的楚國相比較巔峰時期,弱了不止一籌。 如今中原各國早就掌握了滲碳鋼技術,只是由于產量問題,鐵兵器一直無法普及,最多給將軍和主要精銳軍團裝備。 有了煉鐵高爐就不一樣了,除了源源不斷的鐵之外,還意味著大量的鋼,甚至煉鋼技術的提升。 趙括雖然對煉鋼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是鋼和鐵只是含碳量的區(qū)別還是知道的,想要把生鐵變成鋼只需要想辦法減少其中含碳量就行了。 至于具體怎么做,那他就不知道了。 他只負責提供理論基礎,還是簡易版的,如何實現(xiàn)自然由徐大等工匠去負責。 “相國說的不錯,一口吃不成胖子,現(xiàn)在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趙括點了點頭。“這段時間大家辛苦了,凡是參與高爐打造的工人,每人獎賞三個月工錢。為技術突破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人,按照國家規(guī)定進行賞賜。另外,升徐大總工為十三等爵位左師。”散 “臣不敢受,其實高爐能改進成功,最大的功臣并非屬下。”徐大低著頭,拱手說道。 “不是卿?那是何人?”趙括驚訝的問道,徐大已經是趙國最頂尖的工匠了,難道還有人比他還厲害? “稟大王,是臣之子,如果沒有臣之子的幫助,臣絕對無法改進高爐。”徐大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