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公告-《鋼鐵火藥和施法者溫特斯》
第(1/3)頁
清晨,鏟子港被馬蹄聲驚醒,三名打著綠幟的陌生騎兵風馳電掣般闖入小鎮。
他們先是鳴鐘集合居民,而后將三張告示貼在教堂大門上,也不宣讀——自有識字鎮民會給其他人念——就干脆離開,往下一座村莊去了。
……
鏟子湖位于熱沃丹西北,是鐵峰郡境內最大的湖泊。
民間傳說,古時候圣徒阿道斯為教化帕拉圖人,當眾展示神跡,只用一鏟子便挖出一座湖。
從此,這里的帕拉圖人皈依公教,這座湖也得名為鏟子湖。
坐落在湖畔的港口小鎮,自然也跟著叫鏟子港。
鏟子港百姓主要以務農和打魚為生,兼有一部分人經商、賣力氣。
從下游運來的商品,要在這里卸貨。鐵峰郡賣出的農作物,許多也是在這里裝船。
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鏟子港日積月累發展為鐵峰郡境內僅次于熱沃丹的富裕城鎮。
……
陌生騎兵離去后,鎮民漸漸圍聚在告示前。有一位衣著得體的老先生瞇著眼睛,故作深沉地誦讀起來。
告示一共三篇,說了三件事,內容簡單直白。
……
第一篇,《勸農》。
今年冬暖,早麥拔節。蒙塔涅保民官督令各鎮長、村長即刻組織人力[壓麥苗]、組織[牛羊臥地],不得延誤。
[壓麥苗],即用碾子、滾木壓平麥苗。
發育過剩的冬小麥被碾壓之后,不僅無害,而且有益,來年春天會長得更結實。
從圣克鎮請來的種田能手說的“在麥田里辦集市”,就是這個道理——溫特斯也是費了一番功夫才搞懂。
只不過辦集市是用人來踩踏麥苗,而溫特斯更進一步,直接命令各村鎮拿碾子、滾木“壓麥苗”。
[牛羊臥地]是另一位有名氣的農夫“阿拉托爾”告訴溫特斯的法子。
冬小麥剛冒芽的時候很嬌嫩,不能碰也不能踩,稍有不慎便會被連根拔起。
可現在不一樣,經過近一個月的生長,小麥的根已經發育得非常牢固。
哪怕是牛羊啃食也傷不到土壤下的根系,啃掉頭茬麥苗反而有利于來年小麥發育。
而且入冬后草木盡枯,牛羊吃干草容易掉膘。
讓大牲口去啃食鮮嫩麥苗,不僅能幫助牲畜們過冬、存膘,還能讓牲口踐踏麥田,兼有“碾苗”效果。
而且牛羊糞尿留在田地里,來年麥子的長勢會旺盛,堪稱一舉三得。
這位名叫[阿拉托爾]的農夫被強行帶到熱沃丹,一路上擔驚受怕、戰戰兢兢。
親眼見到血狼,他才明白原來保民官召集眾人不是為勒索,而是真得要“保民”。
阿拉托爾的心里除了僥幸之外,還有感動。
也是他也不再藏著掖著,把壓箱底的農活小秘密統統倒了出來。
處置得當的話,暖冬導致麥子拔節的“災難”,反而可以成為助力——溫特斯的意外收獲。
……
《勸農》之后,便是《備戰》。
“備戰令”的內容更加簡單直白,溫特斯以[駐屯軍最高指揮官]的身份,通報鐵峰郡各村、鎮:
前日,駐屯軍抓獲蠻人哨探。蠻人哨探供認,今年暖冬、草料豐沛,蠻人將會二次襲擾新墾地。
這部分內容前面是假的,后面是真的——溫特斯無意多費筆墨解釋情報來源。
蒙塔涅駐屯官即令各鎮的[駐鎮官]和[代理駐鎮官]:封鎖道路、盤查可疑人員,布置崗哨。
最重要的是:即刻征召民兵隊;并于大角河沿岸以及各村鎮內部設置烽火臺。
一旦發現蠻子動向,必須立刻舉烽火示警,熱沃丹將出兵救援。如有延誤軍情者,嚴懲不貸。
烽火臺限定三日內準備完畢,駐屯所到期檢查。延誤者,同樣嚴懲不貸。
民兵隊、烽火臺都是應急手段。
大角河隔絕荒原與新墾地,據河防守或許是個好辦法。
但邊境線實在太長,溫特斯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他的兵力又太少,且機動性遠遠比不上來去如風的赫德輕騎。
民兵隊能頂得住特爾敦蠻子嗎?
溫特斯不樂觀,可是若有一絲希望,他也得試試。
征召民兵隊的方案由溫特斯親自制定,一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各村、鎮組建民兵隊,負責本地防御。
各村鎮會乖乖聽話嗎?當然不會——溫特斯對此有心理準備。
像木笛鎮、撫遠鎮這些距離邊界上百公里的城鎮,蠻子不殺到他們面前,他們不會有任何感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纳雍县|
柞水县|
宁武县|
临江市|
津市市|
崇州市|
西和县|
天津市|
桐庐县|
满洲里市|
灌南县|
克什克腾旗|
涟源市|
合川市|
长垣县|
固始县|
漠河县|
彭阳县|
安图县|
广宁县|
天台县|
江油市|
沈阳市|
舟曲县|
鄢陵县|
若羌县|
濉溪县|
上蔡县|
香港|
曲松县|
莱阳市|
丁青县|
喀喇|
夏津县|
女性|
定陶县|
雅安市|
岐山县|
多伦县|
扎兰屯市|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