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天下糧倉-《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3/3)頁
崇禎又問道:“朕聽聞長沙府之湘潭縣多鐵礦,意欲在湘潭縣建一大型冶鐵工場,并設一冶鐵御史冶鐵,你看誰最為合適?”
“此事非吳晉錫不可。”堵胤錫不假思索的道,“因為吳晉錫愛好道學,精于太乙奇門之術,對于金石冶煉一道也頗有涉獵。”
正說話之間,章曠急匆匆走進來。
大禮參拜道:“臣章曠叩請圣上金安。”
“平身。”崇禎一肅手道,“章曠,甄別完了?”
“回圣上,已經甄別完了。”章曠嘆了口氣,又道,“亂兵共計十八萬九千余人,只有八萬人未曾做惡,其余十萬人皆曾殺害過無辜百姓。”
“十萬多?”崇禎又問道,“你是如何甄別的?”
章曠說道:“臣令亂兵互相檢舉揭發,如果檢舉揭發屬實,則可免死,是以這些亂兵便踴躍互相揭發。”
“好辦法。”崇禎欣然道,“看來結果是可信的。”
章曠問道:“不知圣上打算如何處置十萬多有劣跡的亂兵?”
崇禎反問章曠道:“章曠,你說朕應該如何處置這些亂兵?”
“圣上,臣以為能不殺還是盡量別殺。”章曠道,“這些可全都是壯丁,哪怕是留下他們屯田也行啊,十萬多亂兵可耕種幾百萬畝!”
“屯田?”章曠這一句話,卻切中了崇禎此行的真正意圖。
說實話,如果只是想要鎮壓兵亂,崇禎根本不用御駕親征,只需讓堵胤錫率領十萬鎮兵南下就可以很輕松的平定兵亂。
崇禎之所以御駕親征武昌,另有目的。
這個目的就是湖廣的九千多萬畝良田!
糧食保障或者說糧食安全,從古至今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
宋朝時,民間的諺語有云,蘇湖熟,天下足,意思是等到蘇州和湖州的糧食成熟了,整個大宋就不用再餓肚子。
但是到了明朝之后,民間的諺語就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
意思就是只要湖廣的糧食豐收了,全天下就不愁沒有飯吃。
由此可見,湖廣這個天下糧倉對于明王朝來說有多么的重要。
尤其是現在江南八府一州的工商業迎來蓬勃發展之后,江南的農田勢必會大量轉種棉麻桑等經濟作物,這就勢必會導致江南的糧食產量急劇下降,但是江南人口卻會急劇增長,這時候如果湖廣這個大糧倉再出現問題,大明朝就麻煩大了。
所以,崇禎必須未雨綢繆提前整治湖廣這個天下糧倉,確保江南的糧食供應。
當下崇禎笑著說道:“說到屯田,楚藩、遼藩、岷藩、襄藩等十幾位藩王的莊田,現在是荒著呢還是誰在耕種?”
有明一代,分封在湖廣的藩王多達十九位。
延續到崇禎年間的藩王就有十三個,這十三個藩王占了湖廣大半良田,剩下的小半耕地又集中在地主縉紳手里,最終的結果就是自耕農僅占不到百分之五的耕地,卻需要承擔百分之百的田賦,是明初朱元章裁定稅額的數十倍!
這么重的稅賦誰扛得住?于是自耕農就只有兩個路走。
自耕農要么逃亡,要么將自家的耕地投獻給藩王名下,從此當個佃農。
所以到了崇禎十年之后,湖廣的自耕農幾乎已經絕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都集中到了各個藩王宗室名下。
再然后,李自成以及張獻忠先后打下湖廣,分封在湖廣的藩王幾乎被一鍋端,各藩名下的耕地就又變成了無主之物。
前兩年,崇禎是沒有精力顧及這些。
但現在,大明的處境已經極大好轉,終于可以騰出手來處理藩王名下的莊田。
“這個……”見崇禎問到藩王莊田,章曠頓時無言以對,臉色也是不太好看。
“怎么?”崇禎臉色垮下來,黑著臉問道,“章曠章大人,是不好說還是不敢說?”
“于野兄,你又何必替那些人遮掩?”這時候旁邊的堵胤錫忽然說道,“圣上,各藩的莊田早被各府縉紳暗中搶占殆盡。”
wap.
/105/105782/28622155.html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区|
铜陵市|
镇原县|
额济纳旗|
沙河市|
弥勒县|
湘潭市|
通辽市|
常宁市|
玛沁县|
柳林县|
红安县|
塘沽区|
金门县|
天水市|
密云县|
舒城县|
扎囊县|
广河县|
湟源县|
玛纳斯县|
宁河县|
琼中|
肥西县|
神农架林区|
两当县|
威宁|
时尚|
松潘县|
赣榆县|
嘉荫县|
临猗县|
新民市|
乌拉特后旗|
芦溪县|
巨野县|
金门县|
班玛县|
且末县|
尤溪县|
和林格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