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44章 火器時代-《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第(1/3)頁

    安排好燧發(fā)槍的生產(chǎn)事宜,崇禎就徑直回到了國子監(jiān)。

    燧發(fā)槍已經(jīng)成功的造出來,現(xiàn)在就輪到研制蒸汽機了。

    好不容易有空閑點科技樹,崇禎就打算一次性多點幾樣。

    不過崇禎也很清楚,蒸汽機跟燧發(fā)槍就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燧發(fā)槍的主要零件就幾個,可是蒸汽機的零件就有成百上千個。

    而且燧發(fā)槍可以摸著火繩槍的技術(shù)過河,蒸汽機卻是一個新生事物,全大明都沒有一個工匠知道蒸汽機究竟該怎么造?

    崇禎也只知道蒸汽機的工作原理。

    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就是借水蒸汽的膨脹,來推動飛輪旋轉(zhuǎn)做功。

    蒸汽機的主要部件就三個,第一個是飛輪及傳動機構(gòu),第二個是汽缸以及往復閥門,而第三個就是鍋爐。

    制造飛輪肯定是最容易的。

    無非就是翻砂再澆鑄成形。

    動平衡這些就不管了,能轉(zhuǎn)就行。

    連接飛輪的傳動機構(gòu)也沒什么技術(shù)難度。

    找?guī)讉€技術(shù)過硬的老鐵匠,連軸承都能給你打造出來,無非就是多花點時間,軸承都能造出來,鉸鏈這種就更沒問題。

    造鍋爐應該也沒什么問題。

    鍋爐說白了就是一個容器,底下能燒火,爐腔內(nèi)的水被燒開后,就會通過管道以及控制閥門進入到汽缸,再推動活塞。

    有攻絲技術(shù),制作閥門也沒有技術(shù)難度。

    鍋爐無論是用鐵板來卷制,還是直接濤鑄成形,都沒什么問題。

    最難制造的無疑就是汽缸以及汽缸里邊的活塞,不過嚴格說來,好像也不是做不了,無非就是讓老鐵匠一點點的打磨。

    多花點時間,總能打磨出合格的汽缸以及活塞。

    只要第一臺蒸汽機造出來,并且轉(zhuǎn)起來,后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因為有了蒸汽機后,打造工業(yè)母機就不再是什么問題。

    崇禎先分別畫好飛輪機構(gòu)、汽缸、活塞及爐鍋。

    然后嘗試著用鉸鏈、連桿將飛輪與汽缸以及控制閥門連接起來。

    當蒸汽進入汽缸左室推動活塞往右時,連桿就會推動飛輪,當連桿與作用于飛輪的力臂成為一條直線時,連桿也就喪失了推動力,但是飛輪會在慣性作用下繼續(xù)轉(zhuǎn)動,然后通過連桿將活塞往回推,這個時候蒸汽就得進入汽缸右室。

    想到這,崇禎當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開一個孔,頂上再加滑塊。

    想了想,又在滑塊中間底下開了個空腔,又在中間開了排氣孔。

    這樣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漸冷卻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進入汽缸之中。

    然后這個滑塊也通過連桿與飛輪相連接,但方向得與活塞錯開,活塞在最左時,滑塊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時,滑塊就得在最左邊。

    崇禎又在腦子里簡單摸擬了下活塞的往復運動,覺得應該能行。

    這倒有些出乎崇禎的預料,他原以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個月才能畫出原理草圖,卻沒想到只用了半天時間就畫了出來。

    不過這也跟蒸汽機的原理太過簡單有關(guān)。

    但其實,機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簡單的,難點在于捅破窗戶紙。

    在沒捅破這層窗戶紙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無法想出一種從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

    確定原理沒有問題,崇禎又開始畫正式的圖紙,因為沒有鉛筆,只能用鵝毛筆,因而一旦畫錯了就沒辦法修改,只能作廢重新再畫。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崇禎足不出戶一直在畫圖。

    飛輪、汽缸、活塞、軸承、連桿、鍋爐、鐵管以及滑塊,等等,崇禎每一樣都畫出假立體圖并標注尺寸,有時候還得再加上剖面圖。

    崇禎也想過直接畫三視圖,但是沒人能看得懂。

    教大明朝的這些不識字的鐵匠看三視圖?那還是算了吧。

    花了差不多十天時間,崇禎終于畫好蒸汽機的全套草圖。

    圖紙畫好了,接下來就該找個合適的人選去打造蒸汽機。

    大明朝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才并不多,方以智一個,宋應星也算一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微山县| 上虞市| 白银市| 西乌| 巧家县| 海南省| 七台河市| 如皋市| 得荣县| 津市市| 廊坊市| 安多县| 锦州市| 英德市| 南和县| 江津市| 台东市| 三门县| 惠水县| 睢宁县| 辉县市| 乐昌市| 楚雄市| 郁南县| 都江堰市| 盈江县| 商南县| 文昌市| 乐山市| 南宁市| 资兴市| 巴中市| 定安县| 荔浦县| 龙江县| 沁水县| 红河县| 江山市| 东莞市| 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