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概……不下于十億錢吧……”
雖然過去只是在劍爐的打鐵鋪子里干活,后來又一直跟著趙四先生行事,趙一沒什么獨立當家的機會,但他畢竟也是在外闖蕩了十數(shù)年的宗師,稍作盤算,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被石球這無妄之災(zāi)殃及了一次,不但沒有死傷,反倒是一夜暴富,就此改變了人生與命運,成為世人所艷羨的對象!”
“這樣的離奇之事一旦傳揚開來,自然會有無數(shù)人也心生渴望,巴不得自己遇上這般的‘好事’,從而對我們?nèi)蘸蟮男袆颖б云诖辉倏咕芟乱淮巍颉牡絹恚踔林鲃拥厝ビ铀瑸樗耐ㄐ刑峁┍憷!?
“而那些長陵城里的人,就得不到這樣的利處了——畢竟,朝廷不可能讓我們大搖大擺進去賑災(zāi)。他們所受的損失,也只能由元武等人組織進行有限的救濟,兩相一對比,自然便體現(xiàn)出了巨大的落差。”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秦之官府不但沒法保障國都子民的安全,事后的補償與安撫也遠遠及不上我們。”
“長久下去,民心自然會發(fā)生動搖,對于元武皇帝的怨念與不滿,亦會隨之滋長。”
“無論到哪兒,最底層、最廣大的百姓們,都只會認一個很簡單的死理——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誰能讓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活得更輕松、更有尊嚴,誰就是好人,就該被支持。”
“十億錢,聽著是很多,但用來收買人心、制造聲勢,卻是再劃算不過了。”
近些日子,因出身普通、深知民間疾苦,認定各朝的帝王將相均不是什么好東西,故而對理想社會抱有極大憧憬,經(jīng)常在電臺廣播中收聽相關(guān)治國理念的趙一,眼界思維亦是開闊了許多。
深入思考鉆研、轉(zhuǎn)換到了新的分析視角后,他已然能夠窺見一些布局與謀略的微妙之處,不再只是局限于修行與劍道上的高明,此刻娓娓道來,亦是頗有幾分見地。
“只是,倘若元武遷怒于這些無辜得利的民眾,非但收繳了分發(fā)出的財貨,更兼封鎖信息、羅織罪名,將其打成叛秦的奸細,投入到獄中審訊,又或者發(fā)配至苦寒之地去服重役,這豈不是害了他們?”
“以元武初年間,對無數(shù)牽扯到巴山劍場的宗派、朝堂官員、甚至軍隊進行的殘酷清洗,無數(shù)典籍被付諸一炬來看,長陵皇宮的那些人,并不忌憚用出如此狠辣的手段,以殺戮平息所有的不滿與反抗。”
“秦法嚴苛,隴西、北地、九原、云中、月氏等地,被罰判服役、謫戍的囚徒之數(shù),幾不下百萬,再添上幾千人、幾萬人,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很難激起什么水花,只要事后給出一個‘合理’的交代即可。”
不遠處,身形嬌小的趙四扛著另一個大袋子,邊走邊往路邊的房屋里扔著東西,同時分心二用,聽著趙一的回答,亦是出聲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青姐,對于這個問題,你應(yīng)該有解決的方法吧?”
盡管對此次石球襲擊與散財?shù)男袆舆^程都深表贊嘆,覺得這場淋漓酣暢的報復(fù),實在是發(fā)泄出了自己心中積蓄了十數(shù)年的郁結(jié)之氣,國仇家恨亦是得到了些許的慰藉,可她還是不免有些擔憂后續(xù)的連鎖反應(yīng)。
很多時候,計劃是趕不上變化的,必須得多考慮一些意外的情況,以及相應(yīng)的預(yù)案。
誰也不能保證,元武、鄭袖等大秦的統(tǒng)治者,是否會因這一連串的挑釁與攻心之舉而徹底失去理智,作出各種瘋狂的舉動來。
到時候,遭殃的只會是天下間的普通百姓,這有違他們起初的意愿。
至今仍搞不清趙青是哪一路人,卻愿意帶領(lǐng)劍爐弟子與之合作,趙四真正看重的,自然不只是對方所給予的劍道修行上的指點,而是她身上所展現(xiàn)出的、遠超于己的品格與氣魄,那份兼濟天下、傳道四方的胸懷。
若是趙青單純?yōu)榱诵箲崳拓桀櫛姸酂o辜者的死活,即便是那些曾經(jīng)入侵了趙國的秦人,那么她也不配贏得趙四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與追隨。
至少,是沒法繼續(xù)像現(xiàn)在這樣,毫無保留地支持對方了。
“你所說的這些,確實都是有可能發(fā)生的狀況,不過……”
趙青微微一笑,隨手招來一張印著文字的紙片,令其輕盈地飄到了趙四的眼前:“你詳細看過它們所寫的內(nèi)容嗎?答案,就在上面。”
“這些硬紙片,除了對石球來由的解釋與致歉,以及一門普通的吐納修行法外,還有別的隱藏信息?”趙四聞言,不禁微微一愣,下意識地接過那張紙,重新以真氣與神念進行感知。
這一次,她終于發(fā)現(xiàn)了其中潛藏的奧妙!
在表層的普通文字下方,硬紙片的內(nèi)部,竟然還有著另一層被夾在其中的薄頁,里面寫著許多明顯并非是給民眾閱讀的話語。
以趙四的修為,先前只是因為覺得這種批發(fā)的傳單不可能有什么重要的秘密,故而僅粗略地掃了一眼,根本沒仔細地探查,此時凝神關(guān)注,立刻便透過了表象,發(fā)覺了內(nèi)里乾坤。
“居然是寫給元武的一封長信?怎么都是在為這個家伙著想,客觀地分析局勢,幫忙建言獻策?甚至還把他捧成了古來罕見的有為之君,說他若能順應(yīng)天時,體恤民情,必能成就千秋偉業(yè)?”
“你這是……”趙四心中驚訝,繼續(xù)看下去。
只見信中內(nèi)容條理清晰,語氣誠懇而冷靜,完全沒有一絲敵對或挑釁的意味,就像是在真心實意地為大秦的未來考慮,操心國事,希望讓元武站出來,成為那拯救天下蒼生的至尊圣皇。
更加讓人迷惑的是,這里面闡述了一系列關(guān)于治國理念、民生改善、優(yōu)化秦法以及如何穩(wěn)固皇權(quán)的建議,均是從元武的角度出發(fā),剖析整個大秦王朝的弊病與隱患,絕無半點空談,皆為切實可行的方案。
任誰看過了這封長信,都不可能跟將寫信者跟剛剛才襲擊了長陵、造成慘重損失的、意圖顛覆秦朝的大逆之輩聯(lián)系起來,而是會認為此人必是元武皇帝最忠誠的幕僚,正在為君王的霸業(yè)宏圖盡獻其心中智計。
此外,雖然也能找到一些理由,質(zhì)疑信中所書的策略,并非是最優(yōu)解,說不準就埋下了什么隱患,想用它來制造內(nèi)外矛盾,為將來的某種行動埋下伏筆,可其中所描述出、對帝王而言的宏大愿景,卻作不得假。
實際上,即便是以最苛刻的標準來衡量,這封信中所提出的治國方略,其深度與廣度,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它不僅僅是諸多政策的堆砌,更是一種對于國家未來發(fā)展方向的深刻洞察與規(guī)劃。
以趙青的精細入微的計算能力和她綜合諸多近現(xiàn)代政治研究的智慧,自然可遠遠領(lǐng)先于整個時代,徹底超越大秦朝中所有謀士的見識,并深深契合元武心中的理想帝國,讓他不禁生出如逢知己的感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