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88 百家歸一-《劉備的日常》


    第(2/3)頁

    “主公立端午,別有深意乎?”國事凡有不解,陳琳必求問許攸。

    “然也。”許子遠落杯答曰:“乃舉秋闈也。”

    “哦?”陳琳不由振奮:“課考取士。”

    “非‘課考’,乃行‘科考’也。”許子遠守南閤祭酒。薊王問政二千石,必赫然在列。

    “‘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距’。”陳琳亦是飽學之士,這般醒悟:“設五學之科乎?”

    “然也。”許子遠,欣然捧杯。

    陳琳舉杯回敬。滿飲此杯,而后問:“何人可試秋闈。”

    “唯太學生耳。”許攸知無不言。

    “天下士林,海內名儒,又當何如?”陳琳必有此問。

    “隴右四海館,薊西黃金臺。另有光祿大夫舉四行,郡縣舉孝廉。便有隱者,坐于道旁,席地而歌,亦無不可。”許攸寬慰道。

    “察、科,并立。”陳琳這般醒悟。

    “譬如,郡國并行。”許攸不勝唏噓:“我主之明,舉世罕見也。”

    “兩漢四百年,未曾有也。”陳琳亦暗自嗟嘆。后人治學,非黑即白。薊王治國,陰陽相濟。此乃,儒家之精要也。吏治、法治,二治并行。繩之以法,春秋決獄。便是『儒法合流』之真諦。

    諸夏學派,自上古至兩漢:《莊子·天下》有“百家之學”,《荀子·非十二子》余“十二子”,《呂氏春秋·不二》存“天下十豪”,《韓非子·顯學》唯剩“儒墨”。

    薊王,獨尊儒術,并《荀子》入《五書》。筑大儒學之基,融入墨門。『百家歸一』也。

    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更加,飽讀詩書,才高八斗。陳琳方足以體會。薊王之明,震古鑠今。

    所謂先易后難。百家兼容并蓄,只剩儒法墨。儒法遂能合流,然墨門最終式微。于后世而言,墨門科技之力,無可比擬。一言蔽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無墨門在側,相生相克。儒家,難逢敵手,無以為鑒。乃至一家獨大,終淪為儒教。區分華夷,故步自封,禁錮人心,屈辱百年。

    劣化之起因。竊以為,便源自漢末,諸夏文明崩塌。五胡亂華,十不存一。可悲可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鲁甸县| 南川市| 上蔡县| 舞阳县| 成都市| 吉安市| 汨罗市| 讷河市| 独山县| 沂源县| 南和县| 潍坊市| 马关县| 翼城县| 镇平县| 临湘市| 镇远县| 乐都县| 黔东| 耿马| 晋江市| 阿拉善左旗| 和田市| 和顺县| 太康县| 波密县| 施甸县| 洛扎县| 缙云县| 青浦区| 峨山| 铜梁县| 颍上县| 昌江| 汕尾市| 高碑店市| 乐山市| 诸暨市| 青铜峡市|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