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88 百家歸一-《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聞。早在春秋時,諸夏先民,便用菰葉包黍米成鶩(鴨)嘴狀,煮“角黍”為食;若換用竹筒烤熟而食,則稱“筒糉(粽)”。筒糉,便是后世“竹筒飯”。

    先時,需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故后世廣東稱之為“堿水粽”。待元、明時,裹葉料已從菰葉變為箬葉,后又改用蘆葦葉。除堿水換清水,黍米變糯米外。兼有豆沙、臘肉、蛋黃、松仁、蜜棗、胡桃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五月丙午,乃至陽之日。取日中陽氣最盛之時,墨門匠人,“取火于天”,“消煉五石,鑄以為器”,“摩勵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乃“取真火之道”也。

    謂,“孤陰不長,獨則不生”。故,民人需避五月丙午。家家,關門閉戶,遮陰納涼。不可久居于外。以防被烈日灼傷。

    陰陽五行,相生相克。薊王取至陽之日,競渡東流水上。乃取陰陽相濟之道也。

    或有人問:薊王所立四大節慶,何無清明?

    正因時下上巳,便為后世清明之始也。

    亦如王后所言。薊王擇三月上巳,與九九重陽之間。立五月丙午,為端午節。其用意,除楚漢合同,舉國同慶。亦有儒墨合流,之意也。

    《禮記·樂記》:“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疏曰:“言天地萬物流動不息,會合齊同而變化者也。”《史記·李斯列傳》:“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里。”《鹽鐵論·險固》亦有:“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同。”

    將墨門鑄陽燧之禮;并楚人三閭大夫之祭;及諸夏先民,食角黍之俗;合而為一。再引大酺之慶,并取“薰艾草、飲菖蒲;食角黍、賽龍舟”,為儀軌。可想而知,必將風行薊國,乃至大河上下,遠及大江南北。

    具體施為,薊王已交由南宮少府,并國中署寺,協力操辦。毋需盡善盡美,只求不拘細禮(小節)。

    《抱樸子·備闕》:“若以所短棄所長,則逸儕拔萃之才不用矣;責具體而論細禮,則匠世濟民之勛不著矣。”

    自(薊)王于南宮立少府。又開春闈取女博士。女官充盈披香殿。然終歸,未經大事以歷練。為官何如,不得而知。此番,承辦國之大典,亦是治事大考也。

    舉國上下,皆拭目以待。

    如此說來。薊王欲令少府女官揚名,以證春闈選士之明。亦為秋闈大考,積勢也。

    薊王無小事。

    立端午為國禮,天下議論紛紛。

    楚漢相爭,四百年,余威猶存。楚禮不過江東,亦是約定俗成。薊國兼容并蓄,薊人包羅萬種。上下合同,大勢所趨。

    門下署,鸞棲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彰武县| 勐海县| 信丰县| 黄石市| 托克托县| 凌海市| 旅游| 砚山县| 永康市| 丰宁| 五莲县| 台中市| 连云港市| 大荔县| 界首市| 东安县| 拜城县| 诸暨市| 获嘉县| 昭通市| 喀喇沁旗| 遂平县| 志丹县| 东阿县| 北碚区| 临夏县| 木里| 奇台县| 天镇县| 吕梁市| 科技| 延边| 扶风县| 三原县| 柳州市| 陆良县| 洪雅县| 甘孜县| 胶州市|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