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四家擊袁-《劉備的日常》
第(1/3)頁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
注曰:“我十倍勝于敵人,是以十對一,可以圍之,無令越逸也。”
換言之,曹孟德需遣十倍于我之大軍,方能圍困楚都壽春。壽春,城高墻厚,內外環渠,今非昔比,固若金湯。便是蓋海艦隊,亦斷難長驅直入。謂“困獸猶斗”。壽春被圍,城中軍民必“置之死地而后生”。更有甚者,淮南乃江東門戶。若失淮南,長江天塹,為敵我共有。合肥侯固能偏安一隅,然再無力過江,逆襲關東。難有寸進,是其一。天下三分,必令薊王得利,為其二。待天時地利人和,三才匯聚。萬里江山,薊王傳檄可定矣。
時不我待,歲不我與。叔侄三人,皆知三興在即,大限將至。故無所不用其極。
叔侄相爭,南北棋峙。淮南、荊襄并漢中,乃兵家必爭之地。此三地,從東至西,綿延數千里,猶如常山蛇勢。于是乎,“自古天下裂為南北,其得失皆在淮南”。
謂“臨淮通海”。董侯若得此地,可飲馬長江,兵鋒直指建業,令合肥侯,如鯁在喉,寢食難安。今為袁術竊據,江東之地,悉數保全,且據兩淮沃地,屯田養士,北伐中原,圍獵河洛,一統關東,指日可待。
一言蔽之,于叔侄雙方而言,淮南皆是必爭之地。袁術素驕豪。置身萬眾矚目,生死攸關之戰略要沖。背水弄險,于存亡之際,談笑自若,睨視天下英雄。
縱四面楚歌,大軍壓境。諸君且與我,共浮一大白。
一言蔽之,出人意表,敢為人先。“志大言浮,離經叛道”。語不驚人死不休,便是袁術內心寫照。見我百般不爽,又奈我何?
襄陽,鎮南將軍兼領荊州牧,劉表府邸。
“司徒手書,當作何解?”劉表居高下問。
王允殉節,王黨離散。前王黨首席,今三公之司徒,不其侯伏完,遣人投書。命劉表兵出江夏,與廣陵徐州水軍,并長涂二龍,合四家之力,攻滅袁術。茲事體大,劉表遂開府議。
見長史蒯良,別駕蒯越,群僚之首,仍端坐無言,明哲保身。
“謂‘此一時,彼一時也’。”便有從事中郎韓嵩,起身答曰:“司徒非太師。恐難與曹司空敵。”單從“曹司空”之尊稱,便可知韓嵩,心向何人。尤其《求賢令》,遍傳關東。士林無不拍手稱快。譬如韓嵩,亦多有親朋摯友,入都甄求官。將心比心,若他日時局有變。曹孟德一統關東,得親友舉薦,我等亦有退路矣。
劉表雖未能入列六雄之中。然亦稱人杰。韓嵩心思,焉能不知。于是,不置可否:“軍師,以為如何?”
“明公當聽命。”軍師祭酒禰衡,起身答曰。名士風流,舉重若輕。
治中劉先,素仰禰衡。這便代主求問:“請軍師,見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眉山市|
共和县|
洪湖市|
金门县|
康保县|
禄劝|
石棉县|
长乐市|
新绛县|
临夏县|
孝昌县|
兴隆县|
泸定县|
灌南县|
合水县|
松阳县|
淮北市|
黄冈市|
台前县|
新龙县|
新竹市|
大同县|
来凤县|
洛阳市|
夏河县|
武清区|
桐庐县|
和林格尔县|
晴隆县|
酒泉市|
乌拉特后旗|
清远市|
岳阳市|
泰和县|
茌平县|
上饶县|
漳州市|
宁夏|
当涂县|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