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章 照顧-《扼元郭寧》


    第(1/3)頁

    郭寧在土堆旁怔怔地坐了很久,直到天色漸漸放亮。

    天邊有云,朦朧的陽光透過云層,照在深深的蘆葦蕩里。蘆葦蕩和水面上的霧氣隨之愈發(fā)彌漫,如同灰蒙蒙的波濤翻卷。間或能聽到冰塊碎裂的聲音和嘩嘩水聲,從遠處傳來。

    那是流向邊吳淀的饋軍河正在解凍。

    邊吳淀是宋時開掘的緣邊塘濼之一。安州西南的邊吳淀,到保州的齊女淀、勞淀原本合為一水,橫廣三十余里,縱百五十里。與安州到雄州的諸多水系一起,號稱九十九淀,一度汪洋浩渺,勢連天際。

    這些年來氣候干旱,諸多塘濼本是出于軍事用途挖掘的,講究“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一旦干涸,塘濼的面積就大幅縮小,在邊緣產生了沼澤、河道、緩坡交錯,蘆葦與灌木橫生的復雜地形。

    這樣的地形,正好成了許多潰兵的藏身休憩之所。隨著郭寧南下的同伴們,就駐在饋軍河匯入邊吳淀的一處港汊。郭寧這次領人出外,是為了給大家打糧。

    結果呢?遭人一場突襲,糧食還在,人卻沒了。

    糧食其實也沒多少,一共三個袋子。一袋是亂七八糟的豆子,兩袋是山藥之類。蕭好胡的手下沒把這些零碎雜糧當回事,殺了人以后,任憑袋子落在泥塘里。

    郭寧找了好久,才將之找回來。

    泡過水以后,袋子很沉。稍稍用力大些,一個袋子的側面就豁開裂縫,豆子嘩嘩灑出來很多。郭寧從尸體上扯了兩件袍服、三根腰帶,重新將之捆扎妥當,再小心翼翼地撿拾起散落的豆子,攏在自己袖子里。

    這些都是染血的糧食,非得好好帶回營地才行。

    郭寧的同伴數量很少,二三十口。

    大都是他在烏沙堡和昌州的舊相識,還有他們的家中婦孺。

    早年間朝廷設在界壕沿線的戍防軍,分為永屯軍和分番軍兩種。大體來說,永屯軍以渤海人、契丹人或奚人為主,而分番軍則以有事簽取于民、事畢放免的漢兒為主。

    這兩者之間并不隔絕。郭寧的父親,便在大定年間自中原簽軍北上;本是個修筑長城、界壕的壯丁,后來被當地的寨使看中,才在烏沙堡安家。

    不過,大體來說,北疆駐軍中漢兒的數量不多,地位也普遍較低些。勇猛善戰(zhàn)如郭寧,也只是一個區(qū)區(qū)正軍而已。

    去年大軍潰敗之際,不少人畏懼蒙古軍的殘暴,故而簇擁在郭寧身邊,仰賴他的勇猛善戰(zhàn)才得以脫身。但這些人并不會始終聽從一個正軍的命令,所以陸陸續(xù)續(xù)散去了。到現在還跟著郭寧的,不過壯丁若干,婦孺十余人。

    現在,姚師兒、高克忠、呂素等壯丁皆死,只剩下十余婦孺,這些糧食,緊吧緊吧夠吃很久了。

    郭寧覺得自己的體力恢復了一些,于是奮力背起糧食,繼續(xù)前進。

    隨著他的步伐,腰間掛著的武器彼此磕碰著,發(fā)出叮叮當當的輕響。

    往西面走兩里,就到饋軍河。再沿著饋軍河往南走十五里,就到營地所在的港汊。港汊南面,隔著邊吳淀是安州的治所渥城縣,港汊的西北面和東北面,分別是保州和安肅州。

    這個三不管的偏僻港汊,便是郭寧過去半年的落腳之處。

    他和他的同伴們,在這里搭建了簡單的窩棚,在外圍豎起木柵,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寨子。另外,還開墾出一小塊耕地。因為去年誤了農時,也不知道究竟收獲如何。

    郭寧走一段,歇一歇,直到中午,才將將趕回。

    距離寨子還有里許,道旁的枯草叢里,便有一個孩童竄出來。他扔下手里抓著的蝦蟆,向郭寧跑了幾步,滿臉喜色地大聲嚷道:“六郎!六郎!你來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保德县| 隆昌县| 侯马市| 海淀区| 新巴尔虎右旗| 故城县| 元氏县| 宜兰县| 翼城县| 高台县| 古浪县| 衡山县| 敦化市| 富裕县| 图们市| 青海省| 哈尔滨市| 德格县| 钟山县| 浙江省| 宜兰市| 广德县| 曲麻莱县| 惠来县| 徐水县| 从江县| 图们市| 建始县| 凉山| 天门市| 麻栗坡县| 南安市| 义乌市| 大关县| 承德县| 南安市| 宣城市| 鄱阳县| 获嘉县|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