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長女當(dāng)年嫁的姚翝如今不過是六品兵馬司指揮使,而次女嫁的更糟,蘇文房至今漂泊無依,屈尊于縣尊之下做一文職,可說一生庸碌無為。 以這副字畫的力量看來,柳并舟并非庸碌之人,要是早早放出消息,柳家的人不會混成如今這樣的光景,兩個女婿說不定也能受他蔭萌,平步青云。 朱姮蕊以前也未聽過張饒之有入室弟子一事,覺得十分驚訝,再看那裝了宣紙的竹筒,便忍不住格外的興奮: “若柳并舟真是張老師的弟子,那么他的后代,絕無嫌疑!” 她語氣篤定。 朱姮蕊先前還因為姚家人卷入這樁案件之中而對柳氏等人充滿了懷疑,此時一聽柳并舟與張饒之有如此親近的關(guān)系,卻又毫不猶豫的信任。 這全是因為在長公主年幼之時,就曾有幸受張饒之親自教導(dǎo)。 先皇對這個正宮嫡出的長女視若掌上明珠,費盡了很大的心思,終于請動了當(dāng)年名滿天下的張饒之進入神都,留了他兩年,教她啟蒙學(xué)識。 那時的皇帝心中,有一個瘋狂至極的念頭——想要將自己的愛女扶上皇位。 此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他的這個掌上明珠,天生神力,聰慧過人,在那時的先帝看來,有女皇的潛質(zhì)。 這個想法瘋狂且又大膽,先帝知道會遭到滿朝文武抵制。 于是他費心請出了張饒之,便是想要逼他認下與朱姮蕊之間的師徒名份。 若能有他相助,天下文人儒士,便會是長公主將來當(dāng)之無愧的龐大助力,會擁她登帝。 縱然女子稱帝這一件事會顛覆歷史,但只要張饒之愿意,他便可以保護、扶持朱姮蕊終生,保大慶太平。 可惜張饒之清貴無比,不受權(quán)勢地位所影響,也不受功名利祿所困,無論先帝如何威逼利誘,只愿認教導(dǎo)之名,卻不肯收朱姮蕊為自己的親傳弟子,最終使得先皇打算落空,并抱憾終生。 當(dāng)年他曾指出:長公主心性耿直,且擁有天生戰(zhàn)神之力,乃不世的安邦護國的絕世將才,卻非那個可以力挽狂瀾之人。 先帝因這句評價而耿耿于懷,曾無數(shù)次懷疑他只是性格執(zhí)擰狂傲,覺得他可能只是瞧不起女子,認為扶持女帝有悖帝綱倫常,所以不愿出面而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