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嗚嗚”的警報聲響起,二十二人一隊的大金海軍空降大刀兵就整好了隊伍從營房里面一隊隊的出來了。 由于在之前的空降和索降訓練中出現了步槍槍管和索具、傘繩纏繞事故,所以大金海軍空降兵干脆不再裝備步槍,而是換成了手槍和腰刀再加上幾枚手榴彈的組合。其中的手槍選用了一種帶有二十四發長彈倉的“大手槍”,模樣看著有點像駁殼槍。這種手槍是大明陸軍騎兵的裝備,在近距離內射擊時火力很猛。不過手槍沒辦法上刺刀,所以又給海軍空降兵配了腰刀,讓他們可以砍人...... 所以現在出現在阿姆河大營飛艇場上的,就是一群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狗皮帽子,腰里別著“駁殼槍”,還挎著大刀片子的傘兵......還是海軍的傘兵! 看著雖然有點奇怪——一群穿著“古裝”的傘兵,能不奇怪嗎?但是這些古裝傘兵還是非常訓練有素的,在帶隊的軍官們的口令聲中,跑步入場,迅速完成整隊,然后非常利落地完成登艇前的裝備檢查,最后在一片報數聲中依次登艇,整個過程沒有一絲拖沓,不到十分鐘,二百多名大金海軍空降大刀兵就全部完成了登艇。 這個時候第二輪警報聲又響了起來,這是飛艇起飛的信號! 第一駕升上去的擔任領航任務的二號艇,它是由諸葛為道的手下馬旭晨指揮的。雖然這個馬旭晨早先只玩過熱氣球,但他畢竟是海軍科班出身,在茫茫大海上依靠指南針、經緯儀導航可是基本功。而馬旭晨指揮的二號艇之前還和一號艇搭班探路,也到過開伯爾山口。 諸葛為道、李克之、喻陽和關天培乘坐的三號艇則是第二個升上天的。李克之是艇長,喻陽則擔任諸葛為道的參謀,關天培則是觀察員。 鄭國賢和大明陸軍部派來的觀察員則分別乘坐五號艇、六號艇升了空。而吳三桂的那個大塊頭子孫吳傳真則上了四號艇——這條艇可是全軍的先鋒! 隨著一條又一條飛艇升上了天空,在阿姆河大營的上空,很快出現了十二條刷成白色,看著就跟云朵差不多的飛艇。這些飛艇在汽油機驅動的螺旋槳推動下,向著南方的茫茫大山飛去...... ...... “轟轟轟......” 在高空中飛行的飛艇的艙室非常吵鬧,馬達的聲音、螺旋槳轉動的聲音和高空當中呼嘯的風聲,匯合成了雷鳴一般的喧囂。 不過這并不影響諸葛為道和關天培兩人一邊看風景一邊談論這次“打印行動”。 飛艇的艙室內很擁擠,除了操作飛艇的十名艇員,還有二十多名“黃馬褂空降兵”,但是諸葛為道和關天培還是在艇艙的尾部得到了一個單獨的小間——這是個休息室,飛龍三型飛艇原本是用來在大洋上巡邏的,續航能力很大,可以連續飛上幾天幾夜,艇員們必須得有個休息的空間,以便讓他們可以輪流睡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