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現在這世道,游戲風塵的大能也有的是,畢竟戰爭殘酷,游戲風塵能有個美名兒還能逃避兵災,很多人都愿意干。 她不是職業者,可不是沒上過學,見識有限是因為她沒經過多大的事兒,她也知道這是改變人生的一步,就忍不住胡思亂想,一時之間難下決定。 這里也有節堂的毛病。 蚩尤,在民間一向沒什么好名聲,兇神惡煞什么的,明明是辟邪鎮厄的正神,卻因為這份職能,被認為是人間最惡之一。 理由也很荒謬,就是因為祂能驅邪,什么邪祟也不會靠近,就說祂是邪祟不敢碰的超級大邪祟,也是鬼也怕惡人這句話的由來之一。 至于緣由,大約是漢朝獨尊儒術之后,大頭巾們發現武將的大后臺,被天壇祭祀的軍主蚩尤,竟然是炎黃三祖之一,這還了得? 那以后還怎么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了?根子就硬不起來了嘛,所以蚩尤必須是惡。 由是炎黃就失了武備,由是炎黃失了武勇,由是炎黃失了武威,由是炎黃學會了奴顏卑膝,兩面三刀,口蜜腹劍,由是炎黃有了賊配軍,有了莫須有。 自唐以后,就再也沒有山中異人授藝,大將出山扶保圣君的故事——因為不值得,但是卻多了三顧茅廬,恭請書生監國的戲碼,哪怕打天下終究還是要兵的。 若不是異界入侵,儒生無用不能保國,又出了職業者,諸子百家紛紛正位,現代社會也是難免以文御武,國事衰弱。 即便如此,儒門勢大,仍然以“國失禮,求諸于野”為由,從東洋竊取言靈咒法,詐稱儒門之功,已成再興之勢。 其實言靈之法人人可學,只不過論及臉面,無有能處儒門之右,但凡你學了,他就稱你為儒門之人,一系列的動作,各種輿論就給你安排上,然后外人看來,你就是儒門之人了,然后儒門聲威借機大震。 比如被稱為后圣的荀子,教導出來的學生張蒼、韓非、李斯均為法家,只因為寫過《勸學》,便成了儒生。 還說他整理過詩書禮易樂春秋,乃是儒門大佬……天可憐見,詩經當年是歌詞本兒,后人都是拿來識字的,自打有了三百千,你看詩經的地位都掉哪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