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咚! 伴隨最后一道鼓聲落下,縣衙公堂外頭,已經(jīng)聚集了大批百姓,探頭探腦朝著里面張望。 可惜卻被一副山水朝陽圖的照壁,擋住了所有視線。 “有人擊鼓了!” “這鼓都不知多久沒人敲了,哪個這么大膽?” “多半是外地人來了,咱運城有青天,直接遞交訴狀就行了,不至于敲鼓。” “不管有沒有冤情,敲了進去就得先挨脊杖,這誰受得了啊” “即是擊鼓鳴冤,我等也有權(quán)進去觀望,爾等為何聚集在此?”有書生擠過人群,大大方方走進了公堂,一旁衙役也并未阻攔。 “成弘乃是學(xué)府儒生,聽他的沒錯。” 一眾百姓轟然擠入公堂之內(nèi),在紅線之外停了下來。 不是所有案件都會在公堂之上審理,而能夠上了公堂的案件.....大都不會禁止平民百姓觀看。 這是為了減少徇私枉法,本身也是一種監(jiān)督機制,這也是縣衙公堂設(shè)立在大門口的原因之一。 只不過許多百姓畏懼縣衙,往日即便有案件審理,又有幾人敢作死進去查看? 沒這空閑不說,去看一眼可能還會惹上麻煩,正常情況沒幾人會去看公堂審案。 可擊鼓鳴冤就不同了,一般都是有大冤屈。 而且這種大多不是本地人的案子,看幾眼也不會惹到本地鄉(xiāng)紳,麻煩少了很多。 公堂之內(nèi),兩名捕役帶著一位婦人和女童走了進來。 那婦人年約二十四五,衣衫襤褸,臉上帶傷,眉目悲戚。 腳下還有一位年僅五、六歲的女童,眼中含淚,怯生生地躲在身后,拉扯著婦人破爛的褲腿。 “堂下何人,欲告何事?” 砰! 婦人拉著女童,重重跪在地上,磕頭不止。 “請知縣老爺做主!” “本官并非運城知縣,乃是本地總捕頭,你有何冤屈,盡管說來便是。” 婦人聞言猛地抬起頭,兩行淚水在她臟兮兮的臉龐落下,留下兩道白痕。 “可是運城青天,鐵總捕頭在上?” 鐵棠擺了擺手:“青天不敢當(dāng),不過運城總捕頭,的確是鐵某。” “民婦孟穎兒,乃是幽縣鳳泉鄉(xiāng),楊家村人士。 因幽縣官官相護,民婦狀告無門,聽聞運城有位青天大老爺,特此趕來擊鼓鳴冤。” “你欲告何人?” 孟穎兒垂淚:“幽縣楊家村里正,以及村霸楊正業(yè)。” 里正,相當(dāng)于村長,也算官,但不入九品十八級,屬于流外編制。 鐵棠沉默片刻,輕聲說了二句。 “也就是民告民了!” “你可知....若是所告不實,當(dāng)反受其罪?” “民婦讀過幾年蒙學(xué),曉得這些。” “好!” 鐵棠一拍驚堂木:“以民告民,當(dāng)先受脊杖十下,你可考慮清楚了,是否真要告狀? 若是就此撤訴,本官可以當(dāng)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只要能為我家良人討個公道,民婦百死不悔!” 說完孟穎兒不停叩首,公堂之下已然出現(xiàn)斑斑血跡,猶如雪中之梅綻放。 “嗚嗚~哇”看到自己娘親鮮血淋漓,旁邊的女童嚇得大哭,蹲坐在地,茫然無措。 “停!” “讓她停下!” 兩名青衣捕役快衙役一步,先行走到公堂之下,拉起了孟穎兒。 “請鐵青天.....為草民做主!” 她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最后的希望,就是運城這位‘青天’,可其人究竟如何,她也不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