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欣喜之余,李明山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看著江曉白,他說道:“曉白,客運集團的業務你劃分的有汽運、空運和票務這三大塊,市內交通這塊,你怎么沒考慮進去?” 江曉白不由一笑,說道:“李市長,市內交通這塊的市場空間巨大,我當然不會放棄。” 聽江曉白這么說,李明山才釋然的點了點頭。 這才對嘛! 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這才符合江曉白的性格。 李明山笑著說道:“那我猜,你是要成立一個公交集團吧!” “嗯!”江曉白也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我是打算成立一家公運集團。” 不過,江曉白說的公運集團和李明山認為的公交集團卻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 在八十年代,華夏的市內公交幾乎都是依靠公汽公司,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除了騎自行車和走路之外,基本上都是乘坐公交車。 當然,這個時候也有一些私營“公共交通”開始冒頭,像是在天京、滬海等一些大城市,包括經濟發展快速的青州,都有一些面包車充當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這就是后來的出租車雛形。 但現階段,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出租車。 這主要是我國剛剛對機動車輛的管理放松。 對,是放松,而不是放開。 機動車的購買不僅需要大筆的金錢,手續也很難辦。 因此,即便是那些大城市,所謂的出租車也都還是那種“黃面的”,還沒有出現小汽車。 江曉白要做的第一步,是拿到出租車牌照,然后進入出租車行業。 第二步是在國內一線城市興建地鐵。 沒錯,就是地鐵。 其實早在1969年的時候,首都天京就開通了第一條地鐵,但地鐵的發展一直緩慢。 而比起公交車和出租車,地鐵在未來的市民出行中也是占比很大的部分。 江曉白要加快大城市的地鐵工程建設,推動地鐵軌道交通的大力發展。 不少一線城市都對地鐵的需求量巨大,但限于資金,這個時候江曉白挾巨額的資金進入,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當然,對于各個城市的公交公司,江曉白也是有想法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