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只生產四五個,我就好好比劃比劃, 你生產四五個干什么?” “當樣品!這箱子的構造我都詳細的畫下來了,里面要有鋼架,兩個輪子用橡膠,拉桿暫時先用金屬吧,箱面就先用牛津布就可以了。” 劉金生把幾張拉桿箱的圖紙翻來覆去的看了半天,最后說到:“這個箱子挺復雜呀,不太好做。” “這個不急,還有半年的時間,你只要在九月份之前能把這箱子做出來就可以了。” “有這么多時間呀!這我就放心了,我保證給你做出來。” “要是能快點做出來更好,那樣還有申請專利的時間。” 國內的專利沒什么作用,要申請專利就得在香港申請國際專利。 找誰到香港去申請國際專利這也是個問題。 下午一點,那些回家吃飯的員工全部回到了鞋廠,在劉金生的指揮下繼續安裝設備。 而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的李金友則對著江宇抒發怨氣。 “我都快成你的接線員了,今天上午你走之后,有兩個電話找你!” “噢!有這么多電話找我?都睡誰呀?” “一個是莊港縣一個姓姚的人打來的,他說他明天到咱們這里來找你;另一個人沒說他是哪的,只是問這里是不是有一個鞋廠。” 莊港縣姓姚的,那肯定是姚閑文了,這貨來要電視機了? 但另一個人是誰江宇一時沒想起來是誰。 “好!我知道了,二叔你不用憋屈,等我們廠的電話接上了,你就不用當接線員了。” 鞋廠自己也是有電話的,只不過搬遷后電話線還沒接上,等接上線就不用走大隊的電話了。 看看這邊好像沒自己什么事兒了,江宇就騎著摩托去公社,主要是解決鞋廠的周轉資金問題,然后到自行車要些繪圖紙,隨便研究一下電壓力鍋一些部件機械廠能不能加工。 如果機械廠不能加工或者沒有精力,他就去找別的機械廠。 反正每個公社都有鄉鎮企業,這個不行還有那個。 孫明理見到江宇后非常高興,因為江宇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江宇給尖山鄉要新開的企業找到了一個投資小見效快的項目。 壞消息是公社得給鞋廠弄一筆不少于20萬元的資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