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不過后來,受到了孔子‘仁’、‘德’的沖擊和批判,逐漸走上了岔路。” “孔子主張恢復‘周禮’,而周禮是什么呢?是維護周朝統治階級的一套禮儀和規矩。他的禮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法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而‘禮’卻主張刑不上大夫……” “二者有著尖銳的矛盾。” “百家爭鳴時期,儒家和法家,進行了一場‘論道’。” “孔子恢復周禮,而周禮的本質是什么呢?” “別貴賤,序尊卑。孝、弟(悌)、忠、節……” “其中的孝……二十四孝,就是孝字的‘杰作’,至于什么是二十四孝,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其中有很多可怕,泯滅人性的東西。” “二十四孝泯滅人性,怎么會?”朱元璋聽了神情凝固。 作為封建君主,他也是很推崇二十四孝的。 “你還不知道?”秦宇傻眼。心想看來此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很落后的階段啊。他跟著自己談論了這么久歷史,這方面的思想居然沒有進步多少? “比如說二十四孝中的埋兒奉母吧。”秦宇道,“漢朝時期的郭巨,家中貧窮,有一個三歲的兒子。家中有個老母親經常減少自己的吃的,拿給小孫子。” “郭巨就對妻子說: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 “更為可笑的是故事的結局: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編這個故事的人也知道,如果真的讓他把兒給埋了,有點太離譜,恐怕會引起人們的反感,于是搞出了一個天賜黃金釜的橋段來。” “從后面的天賜黃金也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根本就是一些人為了宣揚孝,編出來的。” “這個故事,為什么就不好呢?”朱元璋問道。 “知道藏羚羊這種動物嗎?”秦宇問道,“藏羚羊在飛渡山澗的時候,都是老的在下面,給年輕的墊背的。年輕的飛過去,年老的葬身崖底。”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都是年輕的給老的墊背,用不了幾十年,藏羚羊就滅絕了。” 朱元璋聞言沉默,良久道:“細想之下,這個故事的確不怎么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