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緊接著,人群就議論紛紛起來。 “以后成千上萬的寒門學子,會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參加科舉,那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們的孩子想要入仕,那就更難了。” “想要科舉高中本來就很難,如果再加上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就更難了。” “要知道天底下窮人的孩子,數量可是百萬級,千萬級的,有了他們的加入,以后科舉入仕,難度會提升幾百倍幾千倍甚至萬倍。” “而放在以前,參加科舉的舉子雖然也很多,但和以后的百萬,千萬學子相比,還是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 “陛下,老臣以為此事不公!”以為年老的大臣,太常寺卿呂本站出來道。群臣聽到終于有人敢站出來,替他們說話了紛紛把目光轉向這位大人。 以朱皇帝的殺伐之果決,朝堂之上,根本很少有人敢反對他。 尤其是,在對待百姓的策略上。 能反對他的,大多數身份特殊,而呂本身份,是太子的老丈人。 “那你的意思……”朱元璋道。 “啟奏陛下,老臣以在朝的諸多文臣武將舉例。”呂本道,“他們當年,一個個跟隨陛下東征西討,宵衣旰食,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經過了不懈努力,無數人的犧牲,這才換來了大明江山。” “一些士族的茁壯,也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今天這個樣子。” “而百姓什么也沒有做,既沒有上陣殺敵,也沒有出錢資助陛下。憑什么讓他們的孩子,和滿朝文武這些為大明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后人,有同等的機會?” “皇上你一心為百姓謀福祉是對的,但也不能讓這些功臣寒了心。”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么輸給你十年寒窗? “臣附議!” “臣附議!” 群臣聞言,紛紛說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