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寧國公主也找到了自己的單間,看到自己豪華的單間,她表示非常滿意,劉伯溫等人辦的不錯。 途中路過孔圣塑像,和女媧塑像,人群紛紛行禮。 “寧國公主國色天香,容貌和塑像上的女媧娘娘不遑多讓。” “以后誰能做她的駙馬,肯定是祖墳上冒青煙。” 時間一到,第一天的考題便宣布了。 第一題,安國全軍之道。 這道題并非什么解讀儒家經典,而是考治國理論的。因為考慮到西南讀書人水平不高,因此劉伯溫和高啟便出了這種人人都有話說的題。 雖然人人都有可以寫的,但要寫好,并脫穎而出,必須要有很高的遠見卓識。 “這道題,正中我的下懷。”寧國公主聽到題目之后心中暗暗說道,“秦先生教我們歷史的時候,隨口提到的一些關于安國全軍的理論,都足以比任何人都要高明。” 于是直接拿起筆來,運筆如飛。 第一天第一場,總共考了五道題。 除了第一道安國全軍之外,還有第二道: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考的是藩鎮制衡問題。 第三道: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考的是變法問題。 第四道: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考的是舉賢任能。 第五道: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金論。考的是制夷。 五道題,每一道題都要寫出自己的觀點,字數還不能太少,而且對書法也有要求。 難怪要考一整天。 古代要考科舉,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第一天五道題,第二天也是,還有第三天如此,他們總共要寫十五篇文章。內容涵蓋治國,理政,治軍,舉賢,外交策略等方方面面。 全部都能寫好的,那就是全才,才能當狀元。 而朱英嬈對第一天的五道題,全部都胸有成竹,下筆如風。 雖然這些考題中,有很多都是秦宇沒有教過的內容,但秦宇教學生們的,并不是題目本身,而是思考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秦宇的影響下,學生就是站在比普通人高一個緯度的地方看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