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農,一個被華夏國民推崇為神一樣的人。 他是華夏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華夏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杰出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在農業科研人員心中,袁農更是超越神一般的存在。 普通人或許只是聽說過他的一些事跡,而真正搞農業技術的人才清楚他在水稻雜交研究方面說做出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他們對他的敬仰,是出自于對他所攀登到的科研巔峰的敬仰。 陳誠亦是如此,所以看見“袁農”這兩個字,才會渾身起雞皮疙瘩。 不等王凱他們過來看見,陳誠讓司機小李稍坐,自己一個人返回里間,小心翼翼地拆開了那個黃皮信封。 里面就只有一頁信箋紙,紅色的分欄線加上袁老親筆寫的工整中帶著一絲飄逸的小楷字,讓陳誠覺得像是捧著一副精美古畫。 陳誠清了清嗓子,從頭開始默讀袁農寫給他的親筆信。 “陳誠小友: 見信安。 我仔細研讀了你所發表的兩篇論文,讀完后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復,于是提筆給你寫一封信。 關于你提出的水稻抗倒伏溶液和雜交水稻雄花粉遺傳控制技術,我很有興趣,想要跟你當面聊一聊。具體時間后續商定。 聽聞你只是漢西農大的一名大四學生,我深深感到震驚。華夏國有五千年的農業歷史,在這過程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為了人民吃飽穿暖的無名英雄。 請恕我以行業長者的身份告誡你,農業技術研究這條路,注定充滿艱辛,希望你像水稻一樣把根深深地扎進泥土里,經歷風雨后還能揚出片片稻花。 最后,送你一句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祝好。” 陳誠抬起頭,一滴眼淚落在信紙上,他才猛然從感動的情緒中抽離出來,連忙伸手擦拭干凈。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他喃喃地反復念著這句話,心緒久久不能平復。 這首詩全詩是: 七律·到韶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