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泉州市舶司,湄洲灣船廠。 金英到達泉州之后,先是命人押著占城王進京復命,自己卻留下,似乎在等什么人。 閑來無事,便四處熘達,想起皇上曾下旨成立的航海學院,而且,現任院長洪保曾是鄭和的副手,是太監(jiān)界的楷模之一,便帶了人去拜訪。 第七次下西洋的時候,鄭和病逝異國他鄉(xiāng),是洪保將艦隊帶回大明。 那時候,金英還小,對此事沒什么感覺,現如今親自走了一遭,才知道這其中的辛苦。 同時,他心中對祖師爺鄭和的欽佩,又多了幾分。 走在大街上,發(fā)現泉州變得熱鬧非常,甚至有一些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商客。 在鄭和下西洋的年代,這里曾是大明最繁華的港口。 自從宣德六年以后,這些曾經橫跨半個地球的寶船就再也沒有出港,而是靜靜地停泊在港灣,慢慢變得腐朽。 終于,在沉寂了二十年后,造船廠再次變得熱鬧起來。 洪保年齡大了,身體實在虛弱,常年臥病在床,聽說金英也隨船出海,不禁對他另眼相看,并安排了專人,帶著他們去參觀造船廠。 此時,在巨大的烘干廠,匠人們正在用煙熏烘干木料。 這項技術是由洪保提出,其實,在鄭和晚年的時候,已經提出用烘干技術代替陰干技術。 所謂的烘干,就是用煙熏的方式,加速木料中水分的蒸發(fā)。 這項技術來自商朝竹簡的汗青工藝,當時的書主要是竹簡。 制作竹簡的時候,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然后切成矩形竹片,再用火烤干,烤的時候新鮮濕潤的青竹片烤得像是水珠冒出來出汗,故名為汗青。 制造一艘寶船,如果使用傳統的陰干技術需要三年,而采用煙熏烘干,只需要十個月。 如此一來,便可大大縮短造船的時間。 可是,當年鄭和提出這種技術的時候,大明朝廷卻以國庫空虛為由,放棄了下西洋。 縱觀鄭和的一生,波瀾壯闊,居功甚偉,同時也帶著巨大的遺憾。 金英來到航海學院的大門口,赫然發(fā)現,這里矗立著一尊鄭和的凋像。 在凋像前方,刻著四句話:國家欲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 勐地,他感動地熱淚盈眶。 以前年輕不懂事,現在才知道,這四句話是真理啊! 嗚—— 一聲長鳴將他的思緒拉回現實,看向前方,有什么東西發(fā)出低沉的響聲。 “那是何物?” “回公公的話,是航海學院正在研制蒸汽機。” “蒸汽機……是什么東西?” 金英滿臉疑惑,這東西是朱祁鎮(zhèn)在他離京之后才搞出來的,因此,他并不知情。 “這東西可厲害了,裝到船上,不需要掛風帆,只要燒煤就能自己跑。” 金英聞言,啞然失笑。 “你當咱家沒見過船嗎?不掛帆,怎么走?除非是神仙!” “公公玩笑了,這東西還真的神,因為就是皇上設計出來的,航海學院已經驗證過,確實可以代替風帆,現在就是在進行改造,想辦法裝到船上去。” 一聽是皇上親自設計的,金英頓時閉上嘴。 因為他知道,新式火器就是皇上親自設計出來的,能設計出那種威力的火炮,設計個不用風的船,應該不難吧? “走,帶咱家去看看!” 來到蒸汽實驗作坊,看到一些學生打扮,和一些匠人打扮的人,正在一起議論。 “要考慮到蒸汽機的重量,還要有充足的煤炭,船身必須要大!” “可是,船身加大,就意味著要有充足的動力,這樣一來,蒸汽機又要加大,如此翻來覆去,豈不是沒完沒了?” “船身不加大,木料材質根本不足支撐蒸汽機自身的重量。” “那就尋找結實的木料,總之,不能再大了!” 看到兩人爭執(zhí)起來沒有結果,金英突然說道:“木料材質不夠,可以用鋼鐵啊!” 聞言,立刻有人說道:“別鬧,鋼鐵怎能浮在水上?” “木料都難以支撐,換成鋼鐵,能漂起來才怪呢!” 面對質疑,金英繼續(xù)說道:“鋼鐵制成的船身可以減小厚度,重量和木料的差不多。” 眾人還是紛紛搖頭,認為這種說法太過不可思議。 這時候,一名學員圖蹲下身,用一根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 大家好奇,便問道:“你又在算什么呢?” 那人抬起頭,激動地說道:“鐵甲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