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予在剛剛又改了主意。” 聽到諸公質疑,景順帝臉上不紅不白。 “圣上御筆朱批,如何能隨意更改?” 首輔大臣張松越此時也忍不住開口。 “圣上,這到底是為何?” 其實諸公隱約有了些猜想,但還是不敢置信。 這是掄才大典啊! 景順帝咬牙道:“馮淵年紀太輕,予不想興神童之風。” 歷史上,好幾個朝代都有童子科。 《三字經》里都有記載: 唐劉晏,方七歲。 舉神童,作正字。 隨著時代的發展,童子科的弊端越來越多。 很多人甚至把這條路當做改換門庭的捷徑。 這就導致神童之風大興。 最后都逐漸被朝廷禁止。 此時景順帝說不興神童之風,屬于政治正確的廢話。 但看馮一博的年紀,也能勉強說得過去。 而景順帝腦子里冒出的,也是馮一博卷子里的東西。 以史為鑒,總結反思。 這些方法,真是好用啊! 雖然心中有些羞愧,但嘴上還是活學活用。 他帶著可惜道:“雖如此,予又不忍其降第,遂降兩名取之。” 朝中諸公都是一臉地鐵老頭的表情。 什么玩意? 明明是狀元之才,你降兩名錄取像是為了他好一樣? “圣上三思,掄才大典豈是兒戲?” 首輔張松越深施一禮,口中道:“既然次序已定,如何還能隨意更改?長此以往,君無天威矣!” 皇帝金口玉言,無可更改。 不然公信力就沒了! 景順帝聞言苦笑,不再解釋,直接道:“老師,此事已定,就如此吧。” 張松越一愣,隨后想到什么,意有所指道: “神童之風雖不可取,閹黨之禍卻更要防啊!” 閹黨指的是戴權? 這下諸公也都反應過來。 戴權剛剛說了什么,讓這位皇帝在掄才大典上親做手腳? 這豈不是自毀長城? 可他們都明白,天下哪有什么閹黨。 所謂閹黨,不過君權前面的擋箭牌。 而這戴權,代表的還不是君權。 是太上皇。 景順帝自然不能承認。 他顧左右而言他,直接宣布道:“放榜吧!” 內侍官高聲重復道:“放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