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閑話《鋦大缸》-《戲里戲外》


    第(1/3)頁

    讀者或許還有印象:第一版電視連續劇《水滸》播出之后,有人曾對它的插曲《好漢歌》提出過質疑,認為“該出手就出手”的曲子是抄襲的《鋦大缸》的調子。我小時學二胡,學拉的第一個曲子就是《鋦大缸》。以我對該曲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如果讓我表態,那我會毫不猶豫地支持質疑者。因為《好漢歌》從音節到旋律統統都是《鋦大缸》,所謂曲作者自己的東西,也只是在某些音節的處理上來了一點變奏而已。那場質疑的結果當然就是小鬼門前告閻王,音協門里告音協主席——找錯了衙門。由此你也能想象得到,為何近年的音樂創作,要么是藝人們自娛自樂,幾乎所有的原創歌曲只有他們自己會唱,首唱即絕唱;要么似曾相識,東摘一點西抄一句,沒有一首能在群眾中唱得開的原因。

    但我這里要說的不是它的曲子,而是《鋦大缸》的本子。

    《鋦大缸》是怎么個概念?其最早源于明傳奇《缽中蓮》中第十四出《補缸》,至清代嘉慶年間仍可見同名抄本。說的是百草山中旱魃化身王家莊王大娘(殷鳳珠),取死人噎食罐煉成黃瓷缸,用以抵御雷劫。后為巨靈神撞裂,王覓人補缸。觀音乃遣土地幻作補缸匠人,假作修鋦,故意打碎其缸。旱魃怒欲加害,觀音請天兵天將斬除旱魃。

    京劇《鋦大缸》說的就是這個故事。那土地假扮的補缸匠人,上來說道:

    奉了玉帝旨,前來砸妖缸,我,土地公變幻錮漏匠是也。奉了玉皇大帝旨意,來到王家莊,砸壞王大娘的妖缸,來此已是,待我吆喝起來,鋦鍋,錮漏鍋——

    這個王大娘,雖稱其為“王大娘”,其實乃是花旦的扮相,少女的模樣,一上場即連說帶唱:

    王大娘巧梳妝,梳洗打扮出繡房,頭上青絲打成鬢,八寶金環墜耳旁,身穿一件大花襖,八幅羅裙響叮當。用手開開門來看,原來是錮漏在道旁。小爐匠呀,有兩樣活計叫你做,我家有個黃瓷罐,還有一口腌菜缸,兩樣活計你做好,銅錢給你多少雙?

    那錮漏言道:“不要你多來不要你少,銅錢你給我八抬筐!”爾后兩人在那里討價還價,王大娘說:“不給多來不給少,銅錢給你二十雙!”錮漏道:“你分明給我來打落呀,二十雙銅錢怎么鋦缸?挑起擔子我走了吧——”大娘上前拉柜箱:“叫聲錮漏你別走,銅錢給你二十五雙。”

    那錮漏自言自語道:“不給銅錢也鋦缸。”之后即補缸、砸缸,再大打出手,最后以王大娘被擒而告終——乃一武打戲。

    不免就說到補缸匠人的稱呼問題。我所看到的劇本里面有三種寫法:一是京劇里面的“錮漏”,二是民間小曲中的“轱轆”,三是地方戲中的“箍轤”。按字面上的意思,可能“錮漏”的叫法更確切一些。或許與各地的方言也有關,音同字不同,意思都是那個意思。現實生活中,一般還要加個“子”,叫“轱轆子”。我過去寫小說,就曾用過“轱轆子”,讀者一看就知道是干什么的,不會有什么歧義。

    《鋦大缸》的版本甚多,我所看到的就有四種。為何會有那么多的版本?竊以為:一是有《缽中蓮》的傳說與記載,比較容易改編或戲說。二是轱轆子本身是手藝人,在農村里面比較受歡迎,其整年走村串巷,鋦缸的過程中,遇到個愛說話的中年婦女,發生點打情罵俏之類的曖昧故事也在情理之中,比較符合生活實際。

    我手頭有一個傳統的民間小曲《鋦大缸》,容我抄錄如下:

    一個雞蛋兩頭光,一母所生三個郎,大郎北京開當鋪,二郎山西開染房,剩下三郎沒事干,鋦盆子鋦碗鋦大缸。下腰拾起轱轆子擔,挑起擔子走四方,出門不往別處去,一直奔往王家莊。莊上有個王員外,生了三個好閨女,個頭長得還算行,模樣長得不咋樣。選了三個好姑爺,一個賽過一個強,大姑爺是個禿光溜,二姑爺頭頂賽月亮,就數三姑爺長得好,周圈有毛擋陽光。

    王大娘側耳仔細聽,外邊匠子轱轆響,伸手開開門一扇,留著那扇遮胸膛,左手拿著銀煙袋,右手挎著個木蘭箱。叫聲轱轆你過來,俺家有個瓷瓦罐,還有一個腌菜缸,兩件東西都鋦好,要個價來好商量。不說你大子要多少,要你銀錢三抬筐。王大娘一聽生了氣,不管你銀錢要多少,給你個大子買姜糖。轱轆匠子生了氣,大清早就踩他娘的喪。擔起擔子這就走,王大娘一看著了慌。叫聲轱轆你別走,要個價來再商量,轱轆匠子一聽有活話,放下擔子鋦大缸。斜著眼睛把王大娘看,那扇門沒遮好,漏出兩個大奶房。匠子一看心高興,低下頭來裝鋦缸。匠子覺得真好笑,心事沒在轱轆上,走了錘子砸了缸。王大娘一看生了氣,砸了缸你看怎么辦,轱轆匠子臉一紅,嘿嘿,砸了舊缸我賠新缸。哈哈,新缸不如舊缸腌菜香。轱轆匠子一看高了興,王大娘人品真是好,沒見大爺在那方。你那大爺不在世,去了西天見閻王,匠子一看機會到,你那炕上少了個人,俺愿為大娘來填床。王大娘真的生了氣,俺那干兒有多少,哪個干兒都比你強,你家干爹有多少,哪個干爹會鋦缸……

    從兩人討價還價的細節里面,能看出它是從《缽中蓮》脫胎而來的,但已沒有王大娘為妖孽的成分了,因而也就更貼近現實、更生活化了。

    我手頭還有一個柳琴戲的《鋦大缸》,與這個民間小曲比較接近:

    下腰拾起箍轤子擔兒,挑起個擔子要下鄉。邁步我把家來離,有個差事想心上。北京有個皇帝,三宮六院禿娘娘……王家莊有個王員外,一母所生三娥皇。大閨女婿是禿子,二閨女婿長疥瘡。三閨女婿人物好,頭發當央亮堂堂。……一路瞎話沒扒盡,前廂來到了王家莊。邁步我把莊來進,來到十字大街上。擔子放在溜平地,吆喝一聲鋦盆鋦碗鋦大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剑川县| 阳城县| 永靖县| 韶山市| 景东| 青岛市| 通渭县| 板桥市| 永兴县| 鲜城| 三原县| 阿拉善右旗| 吐鲁番市| 阜南县| 雷波县| 景东| 交城县| 金华市| 滨海县| 怀宁县| 连城县| 大方县| 邳州市| 临海市| 滦南县| 鄯善县| 仲巴县| 绥江县| 重庆市| 荣昌县| 望城县| 高安市| 侯马市| 赤水市| 黎平县| 溆浦县| 长阳| 克东县| SHOW|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