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所以參與研究的總計有十幾個人。 他們每一個人都要以實驗資料為基礎,去思考全新的調整方式,調整目的是增大引力場強度數值。 這其實和最初反重力研究是一樣的。 王浩對于調整的要求是,必須有一定的理論和實驗基礎,簡單來說,不是隨意的做調整,而是要有一定的想法。 這就讓工作很難了。 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情況下,能有什么想法呢?很多人只能從反重力構架方向去思考。 結果就是第一次總結會議很不成功。 雖然每個人都很認真的講解自己的方案,但王浩發現沒有任何的正確反饋,也就是說所有的方案都是錯誤的,都不會帶來任何引力場相關的正向收益。 王浩帶著遺憾說道,“我知道大家都很認真,但我希望你們再仔細想一想。” “我發現大家都是從反重力構架的角度上去思考的,但我們可以放開思維,實際上,引力場和反重力很可能不存在關聯。” “這次的發現是偶然的。” “思維不要進入死胡同,仔細的想、認真的想,大家都知道研究有多么重大。” “大家加油……” 王浩在鼓勵了一番以后繼續派發更改方案的工作。 好多人都苦了臉。 比如,何毅。 何毅覺得自己完全沒有任何想法,他都不知道該怎么完成下一步的工作,什么新方案之類的,根本沒有任何頭緒。 他干脆去找了王浩的幾個學生。 他的想法就是進行‘抄作業’,海倫、丁志強等人有想法,他就模仿了抄襲一下,再進行簡單的修改。 結果陳蒙檬和海倫都表示說沒想法。 他們就一起去問丁志強。 丁志強被追著問了好半天,用力按著額頭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這項研究其實還是有切入點的。” “啊?” 本來以為沒有任何收獲,沒想到丁志強還真有想法,幾個人頓時催促起來。 丁志強道,“我的想法也很簡單,不管怎么樣,實驗肯定和材料有關系,我們就從材料的角度入手。” “β-cwy-137?” “是啊。” “然后呢?” “沒有了,我能想到的就只有這么多。” “切~~” 海倫、陳蒙檬都表現的不屑一顧,但他們很清楚丁志強說的是有道理的。 之前他們都從反重力構架的角度入手,根本沒去想材料的具體情況,現在想一下,其他β超導材料采用同樣的構造,是無法制造出引力場的。 這樣一想,就豁然開朗了。 兩天后。 王浩再次召開了研究會議。 何毅變得非常有信心。 他就是從材料角度去思考的,認為應該研究β-cwy-137的半拓撲結構。 “從半拓撲結構的角度入手,也許就會有新發現。”何毅沒有說具體的方案,但他覺得自己能找到一條新思路,也等于是對研究有貢獻了。 王浩沒有做出評價,而是讓海倫談一下看法。 海倫認真道,“何院士說的是有道理的,考慮到β-cwy-137的特殊性,我們確實應該研究其拓撲結構,但不是反重力特性,而是找出其幾何構成的定向性。” “我用136和130兩種類似的材料做對比,發現以曲型幾何理論基礎來看,β-cwy-137具有……” “這個特點,會讓……” 海倫連續說了一大堆,讓何毅和其他研究員都有些發蒙。 王浩聽著只是點點頭,依然沒有做出評價,他繼續問向陳蒙檬,陳蒙檬認真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引力場是向下的。我認為可以從場力方向角度入手去做實驗調整。” “針對結構的改善,可以通過打亂基礎構架,或是采用同方向電流組的方式,去變換基礎模型……” 她也說了很多。 最后一個發言的是丁志強,丁志強只說了一句話,“我們可以拆分底層構架,比如,去掉某個部分,然后去做實驗,可能就會確定哪一個部分是起作用的。” 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 每個人都聽懂了丁志強的話,同時心里也贊嘆不已。 陳蒙檬、海倫連續說了一大堆,什么拓撲構架,什么同向異向,感覺就是花里胡哨一大堆,聽都聽不懂。 丁志強說的很簡單,卻直接切入到實驗中,而且,聽起來非常有可行性。 可是…… 為什么他們沒有想到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