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國際輿論聚焦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發布的新項目內容,心想很明確的說要進行大型航天飛船的設計,而且已經把項目為‘空天母艦計劃’。 輿論上都在討論這件事,“真是太驚人了,竟然開始設計宇宙飛船了!” “空天母艦啊,聽名字就很霸氣,就像是太空中的航母,但現在設計研究有點早吧?光壓發動機只是剛進行了第一次測試,就是這種沒有前例可參照的太空發動機,即便是制造出來也需要持續好多年的測試……” “別說發動機完善了,即便是升入太空都需要幾年時間吧?” “光壓發動機性能肯定不穩定。直接進行這么大的工程,有點兒草率了吧?” “空天母艦會被設計成什么樣子?” “那么龐大的圓球發動機,應該是艙體放在上面吧?或者兩側也可以,感覺兩側更好看一些……” 最后一句的內容才是焦點。 國際上都有好多人圍繞著光壓發動機設計起了空天母艦,他們還給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留言,詢問空天母艦計劃是否會采納大眾的設計。 因為接收到了太多的設計圖稿,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很無奈的發布了公告,宣布空天母艦的外觀上也會采納大眾的設計,前提是設計需要符合科技要求。 當然外觀是否會采納投稿設計,還是要看團隊對空天母艦設計的結果。 空天母艦設計,外觀是最次要的問題,一切還是圍繞著技術、功能,而他們最先要做出的決定,也和外觀有著直接關聯,就是控制艙、生活艙、主設備室等艙體要放在什么位置。 這是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光壓發動機團隊都在討論著,內部也決定進行方案研究。 現在實驗基地里有上千人的科學家團隊,其中航天局最新派出的大型團隊就有120人,也表示了航天局對于項目的支持態度。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已經和航天局談好了合作,而當接收了超過百人的大型團隊以后,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說服一些人加入到公司中。 說白了,就是挖角。 他們已經提前和航天局打了招呼,希望能讓航天局分出一部分人正式加入到公司中。 這讓朱老師和陳佳禾都感覺很心痛,他們甚至有些后悔輕易答應合作了。 雙方的合作中,航天局爭取到了20%的空天母艦所屬權益,提供的則是對于空天母艦項目的無條件支持,實際上,排除能源動力系統外,空天母艦的制造非常需要依靠航天局的人才和技術。 但同時,航天飛船工業公司是要獨立運營的,肯定需要很多專業人員長期留下工作。 等空天母艦建造好以后,也需要執行任務工作、進行定期的維護、繼續升級研發等,就需要很多航天領域的專業人才。 公司必須要抓緊吸收更多的人才。 項目基地內,空天母艦設計的初期論證開始了,最初就要確定各類艙體的位置,也就是進行整體的設計。 王浩召開了大型會議,并分出了七個二十人以上團隊,專門負責初期的設計研究,也就是讓他們各自拿出一個確定好的方案。 在七個團隊中,有三個團隊的直接負責人都是航天局派來的專家。 其中還有一個‘理論團隊’,由保羅菲爾-瓊斯直接負責。 ‘理論團隊’中也有幾個航天局派來的技術人員,但也只能提供一些技術上的建議而已,有最終決定權的還是保羅菲爾-瓊斯。 王浩對保羅菲爾-瓊斯的理論團隊完全不抱希望,因為相比來說他們并不專業,而且保羅菲爾-瓊斯設計空天母艦的想法有些不靠譜。 直白來說,保羅菲爾-瓊斯過于看重外觀,甚至都不考慮其他因素。 在設計分組的第二天,保羅菲爾-瓊斯就拿了一個空天母艦外觀設計圖過來,還非常肯定的說,“王浩,看這張圖有多酷!我覺得,根本不用去對比了,直接采納我們的設計就好了。” 王浩抿著嘴接過了圖像,發現上面的設計確實很獨特,包括控制艙體、生活艙、設備艙等,都被堆積在凹面反射鏡的中間,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圓環,讓空天母艦整體看上去完全就是個超大型的飛碟。 他深吸一口氣,道,“為什么這么設計?” 保羅菲爾-瓊斯理所當然的說道,“這樣才有科幻感,看看,它多酷啊!” 王浩凝著眉頭問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把艙體放在凹面反射鏡的兩側,會大大增加空氣阻力?從地面升起的時候就需要更多的動力,才能支持空天母艦升入太空。這不符合動力學原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