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六種…… 第七種…… “王院士!” 這一天的實驗結束以后,王善慶馬上過來報喜了,他滿是興奮的說道,“最后一種材料完全符合要求。” “tgl-03,2300攝氏度,檢測到了高電勢差。” “雖然還有沒有明確的效率測定,但我們非常確定轉化效率超過三十個點……” 王浩聽罷頓時認真道,“具體說說。” 王善慶道,“tgl-03,其中的硫化物熔點610攝氏度、沸點1200攝氏度,鋰元素化合物,熔點……” “在測試實驗中,我們直接加熱到1800攝氏度,發現轉化效率超過30,之后繼續測定,轉化效率不僅沒有變低,反而更高了。” “我們認為,tgl-03處在高壓液化狀態時,溫度變高并不影響其電阻,同時讓內部電子活躍度上升。” “如果是超過2500攝氏度,轉化效率一定會超過50個點!” 王善慶說的非常肯定。 王浩也感到非常的激動,他馬上去了光能磁化發電研究組,和他們一起進行了新一輪的測定,最終得到的結果和王善慶說的一樣。 2500攝氏度以上,光轉電效率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個發現實在是太重大了,直接解決了光壓發動機的電力問題,同時,效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針對光壓發動機來說,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的優勢就在于高效率以及設備簡化,有了新技術以后,就不再需要落后的蒸汽發電技術。 蒸汽發電技術的轉化效率也很高,但有個大問題是設備太過沉重,發電機的效率也很低,想要制造出高壓強電流,就必須要好幾臺大型發電機一起運作,而發電機本身的重量就不可小視。 光能磁化發電技術就不同了。 這項技術放在光壓發動機上,只需要添加一臺強湮滅力場設備就夠了,可以說和光壓發動機完美契合。 同時,技術依舊有提升空間。 tgl-03帶來的是針對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的材料新方向,可以順著方向繼續研究,讓轉化效率進一步提升。 另外,外層透光管道材料,也可以繼續研究,以便能擁有更強的抗高溫、高壓以及抗暴性能。 很可惜的是,新技術暫時只能用在單獨運作的大型設備上,現階段符合條件的就只有光壓發動機。 比如,地面發電不可行。 即便是轉化效率很高,但封閉空間內純光源能量是有限的,設備內部最好把溫度控制在2700攝氏度以下,否則材料就會發生融化損壞現象。 如果是地面發電,還不如用湮滅粒子技術配合蒸汽發電,同時擴大熱源空間,就可以制造出更多的熱量。 在湮滅粒子技術近乎于‘無限能源’前提下,地面的空間足夠大,能源轉化效率反倒是不重要了。 其他大型設備也用不到。 比如,航母,完全可以用‘核動力’,‘核動力’技術更加成熟,也能持續制造能量。 光能磁化發電是全新的技術,設備精度以及成本就相對太高了。 …… 在完成了光能磁化發電的材料研究后,王浩迫不及待的去了光壓發動機制造基地。 兩個月時間過去,實驗基地的變化太大了。 在距離基地十幾公里的位置,就已經能隱約看到凹面反射鏡框架,那是一個直徑120米的巨大圓球。 120米,四十層樓高。 再加上是個巨大的圓球,外在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 這也是光壓發動機的研究,最初就決定不保密的原因,如此龐然大物,根本做不到保密,不談周邊是否能看到,距離地面幾千、過萬公里的衛星,都很容易直接看到。 實際上,有好多機構都通過衛星查看實驗基地。 以高精度衛星的角度來看,能輕易看到一個超大的圓球,他們也都知道是制造的光壓發動機。 大部分機構是不看好的。 光壓發動機的概念實在是太超前了,即便有基礎的湮滅粒子技術支持,想制造光壓發動機還是讓人不能接受。 其中有很多無法光合的技術難關,高溫環境控制就是最大的難點。 如何控制五萬攝氏度以上高溫? 即便是一階材料也不可能做到,而溫度降低到幾千攝氏度、一萬攝氏度,所制造的光壓動力甚至趕不上霍爾推進器。 這樣的光壓發動機不就是個雞肋嗎? 大部分機構都不看好,但他們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就造不出來,萬一種花家掌握其他技術呢? 這是不能確定的。 所以好多國外機構還是一直做監測,同時也祈禱著,“一定造不出來!這就是個樣子貨!” “肯定會出問題!” “造出來,也不可能飛起來!” “第一次實驗,可能就會發生爆炸!” “……” 國際上有很多不看好的言論,同時也有很多正面意義的言論,倒不是看好光壓發動機,而是肯定了種花家的‘速度’。 也就是,種花速度! 對比來說,有國家研制大型航空母艦,花了二十年時間,航母第一次下水都會出問題,宣稱航母已經確定要服役,卻依舊停留在港口動也不動,還頻頻的爆出有各種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