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正文卷第五百四十六章我們的光壓發動機有希望了!湮滅力場強度和光速上限不成正比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從光子的結構角度上來分析,提供速度的是二點五維拓撲的‘光尾’,‘心核’的作用是穩定光子的結構。 湮滅力場強度增加會讓‘光尾’速度增加,但整體速度上限,并不會和力場強度呈現正比關系。 從實驗數據的角度上來講,反重力場強度無限趨近于0時,光速并不是趨近于零,而是趨近于光速的一半。 湮滅力場強度增加,自然也不可能讓光速上限翻倍。 王浩對此是有意料的。 問題就在于,要制造足夠強的光壓來推動空天母艦快速航行,就需要制造五萬攝氏度以上的高溫。 現在不可能有材料能承受五萬攝氏度的高溫,不要說五萬攝氏度,即便是一萬攝氏度都不可能,那么就需要其他方面來補足。 比如,讓光速上限大幅度提升。 同時,湮滅力場強度還不能大幅度增加,強度增加也就意味著達到‘能量承載極限’的需求會變高。 比如,需要持續爆發一萬攝氏度的劇烈反應,才能讓湮滅力場承載能量達到上限。 這就是矛盾之處。 王浩和保羅菲爾-瓊斯討論許久,隨后說道,“常規環境下,溫度低于五萬攝氏度,從理論上來說,也可以制造出光壓,只不過提供的推力會呈現冪數級的下跌。” “其實,我們制造空天母艦的需求沒有那么高。” 他繼續道,“現在我們討論制造空天母艦,討論空天母艦的動力問題,都是希望它能實現超高速的星際旅行……” “星際旅行的最低標準是,讓艦艇的速度可以無限接近于光速。” “但實際上,我們短時間內并沒有這個需求,制造的空天母艦能實現太陽系內的旅行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所以動力問題上,我們也可以補充霍爾推進器,或是其他推進方式。” 王浩在安慰保羅菲爾-瓊斯。 他說的也是事實。 如果能制造出能源自給自足的空天母艦,確實沒有必要讓艦艇實現達到星際旅行的程度,能在太陽系內旅行就很厲害了。 即便是無法制造出理想中的光壓發動機,再補充霍爾推進器或是其他推進方式也可以。 保羅菲爾-瓊斯還是有些低落,他搖頭道,“光壓推進才是最適合的,什么霍爾推進……簡直弱爆了!” “那一點都不酷~~~” 丁志強也跟著點頭,他很認可保羅菲爾-瓊斯的話。 那可是擁有無限能源的空天母艦,用慢如牛的霍爾推進方式,和科技感爆棚的高鐵列車,用蒸汽機推動有什么區別? …… 光速測定結果不理想,也只是相對‘光壓發動機’研究而已。 光學組的人還是很興奮的,他們準確測定了強湮滅力場內的光速,還期待測定其他場力強度的光速,以便能夠做出‘光速曲線’,來描述湮滅力場強度和光速的關系。 這個研究確實很重要。 王浩和徐華討論了一下,同意他們派出一個三人小組,去湮滅力場實驗組工作。 他們到那里可以做很多實驗。 于此同時,湮滅粒子實驗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他們連續不斷的進行實驗,可以說中途沒有任何的停歇。 每個參與研究的人都是動力十足,也讓實驗組展現出了非常高的工作效率。 其他的實驗組,一個小型的研究都可以進行幾年時間,持續很久準備一項實驗,能有一點點的小發現,都已經算得上成功了。 湮滅粒子實驗則是一周進行兩次實驗,每一次實驗都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后續還快速完成了分析,期間還有各種各樣的小發現。 王浩的項目向來如此。 他個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帶隊做研究花費的時間很少,先期的研究都沒有多長時間,參與的人員也都很有壓力,他們后續只是做重復性的實驗,中途變化一下數值,實驗后做數據記錄。 這樣的研究再拖后就沒有辦法交代了。 壓力,就是動力。 工作效率高帶來的好處就是,實驗數據不斷的快速積累,讓湮滅粒子現象有了更多的數據支持,為后續的技術研究、應用,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基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