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種直接進行檢測的設備,檢測精度達到0.01秒是非常驚人了。 好多物理領域時間的表述,數值都非常的驚人,比如快速衰變粒子的壽命,有些甚至低于10的負20次方秒,根本是人類難以想象的。 但實際上,那些都是通過計算得出的數據,而不是直接性的‘計時’檢測。 計算,聽起來似乎會非常準確,但可能和現實存在巨大的偏差,理論上計算出的時間和現實不同。 相對論,也支持了這一點。 所以F射線的持續時間,還是要能夠具體檢測出來,才能說明具有持續性。 …… 實驗進入到最后的準備時間。 徐華去了實驗間。 廖建國站在王浩旁邊,他表現的比其他人更加緊張,因為只要實驗有發現,他們就會啟動項目研究,他還會成為項目負責人。 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夠檢測到F射線的持續性。 這時,廖建國關心的問道,“王院士,F射線的持續時間和熱源強度正相關嗎?” “這個問題有些超綱了。” 王浩笑道,“我們先要檢測到持續性,才能夠研究其和熱源強度的相關性。” 廖建國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也知道,但還是想提前了解一下。” “我也不能確定。” 王浩道,“規律肯定是要后續實驗驗證的,我只能確定在低熱源的情況下,F射線的持續時間和內部熱源強度正相關。” 廖建國繼續問道,“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如果熱源強度達到一定數值,F射線就能夠一直持續?” “……這個,也有可能。” 王浩不確定的搖頭,“那會是一種理想的情況。想要達到那種程度,也許熱源就不能只是小型核反應堆,而是劇烈的核聚變?” “核聚變!” 湯建軍捕捉到了關鍵詞,他眼前一亮問道,“王院士,是否有可能在里面進行核聚變反應?” 王浩苦笑道,“這你要問廖主任了。” “如果能檢測到持續性,后續的研究就是廖主任負責了,核聚變反應太過劇烈、難以控制,內部添加小型核反應堆,應該會給未來控制核聚變的研究打基礎吧。” 湯建軍看向廖建國也有些尷尬。 在廖建國來到實驗基地以后,兩人還是正常的交談,似乎什么也沒發生過,但湯建軍總是感覺很尷尬。 廖建國倒是不在意了。 在重量級的大工程面前,和湯建軍那點小別扭根本不算什么,他只是憧憬著能接手大項目研究。 廖建國對湯建軍說道,“我們后續會申請F射線的持續性研究,在內部添加核反應堆,肯定會是個大工程。” “相關的實驗數據,肯定能夠為未來核聚變研究打下基礎。” 湯建軍也憧憬起來。 雖然只是‘打下基礎’,但最少也有希望了,他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實現可控核聚變的那一天。 在幾人的交談聲中,實驗已經開始了。 整個實驗流程和上一次的實驗基本一致,只是F射線釋放口增添了光學檢測設備。 當F射線準備釋放的時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伴隨著黑影一閃而逝,他們馬上看向了角落一臺電腦屏幕,電腦連接的是光學檢測設備,數據會及時的上傳過來。 “已經有數據了!”廖建國率先驚呼一聲,“0.078秒!” “是這個指數嗎?” “沒錯!” “是0.078秒,比想象中的還要長!” “精度達到0.001秒?真了不起,數值都快接近0.1秒了……” 所有人都很激動,“檢測的持續性,就說明新技術釋放的F射線能夠維持住,太了不起了!” “我們成功了!” “成功了!” …… 實驗結束。 所有參與實驗的研究員,都針對實驗做記錄或寫報告,然后一起做了實驗總結會議。 之后王浩、劉云利、廖建國等人,就一起寫了一份《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的申請計劃書。 申請計劃書上說明了最新的實驗發現,以及以實驗基礎進行的技術理論推導,并闡述了F射線持續性研究的重要性。 廖建國還在報告上標準了‘超級武器’四個字,并說明F射線持續性研究能制造出‘超級武器’。 超級武器,并沒有夸張的成分。 研究的核心是新的F射線發生技術,而技術提升方式是在內部添加核反應堆,從實驗發現角度上來說,內部熱源強度增大不止能增加F射線的持續性,還可以增強強度和傳播距離。 想想…… F射線具有了高強度、覆蓋超越距離以及可持續性特點,發生設備還變得簡化許多,甚至可以對釋放口的角度進行調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