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是爭議的根源。 老學者們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被推翻,而年輕的學者們希望有更多的科研空間,就可以挖掘到很多新的東西。 一時間,有關天文物理的爭議,成為了國際學術界的主流,就連其他領域的學者們也加入其中,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很快。 支持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的論調就占據了上風,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多。 那些功成名就的天文物理學家畢竟是少數,還有一部分就像是馬澤尼亞—舒爾茨,已經被完善的《宇宙膨脹論》所征服,他們很清楚引入《宇宙膨脹論》,就能夠解決很多天文問題。 大部分年輕的學者,也包括其他領域的學者,自然會支持湮滅理論,支持《宇宙膨脹論》,因為湮滅理論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強湮滅力場可以制造出來,一階能量波也被發現,天文學界繼續否定湮滅理論,不就等于是掩耳盜鈴嗎? 天文物理界圍繞引入湮滅理論的問題展開的爭議,成為了物理學界、學術界的超級大事件。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已經被遺忘了。 他們大張旗鼓的發布了一個被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順帶發布'的成果,也都直接被天文物理的爭議蓋了過去。 這對于恩波利—庫博是個好消息,至少他不用面對學術界輿論的尷尬。 可實際上,遺忘的也只是學術界而已,有關天文物理引入湮滅理論的討論,絕大部分人是根本不感興趣的。 天文學、星體、黑洞等研究,和普通人沒有任何關系,即便研究再怎么深入、再怎么正確,也影響不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們對 于湮滅理論、《宇宙膨脹論》同樣不感興趣,一階能量波之類的研究,也同樣無法和生活相關聯。 他們對此都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普通人更關心的是'八卦新聞」。 現在學術界最大的八卦新聞,自然就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以及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發布的成果,把兩個成果拿到一起做對比,很明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早就已經發現了一階鐵元素的抗磁化特性。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做法是,根本不在意一個小發現,而是繼續研究直到發現一階能量波,并以此完善了《宇宙膨脹論》。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做法是大肆宣傳,明明只是一個小的發現,卻讓他們宣傳的像是顛覆物理學一樣。 這個對比聽起來就很有意思了。 「恩波利—庫博竟然以一個其他機構根本不被在意的成果為傲。」 「他還對此公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一階鐵元素電子遷躍達到了極值,不會再受到強湮滅力場產生磁化反應!」 「這只能證明,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技術嚴重不足啊,不是一階鐵元素不會受到磁化反應,是不會受到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所制造的「微弱強湮滅力場'作用而已.....」 看著大量輿論的諷刺,恩波利—庫博根本就不敢站出來,他推掉了所有記者的采訪,還決定以「重大實驗'為由,封閉了所在的小鎮,拒絕任何非工作人員進入,甚至連組織內部工作人員的家屬都不可以。 因為.... 好多記者就以'某某女友'、'某某男友'、'某某學生'的身份進入到小鎮中,再找機會采訪組織內部的學者,還爆料出組織根本沒有進行實驗,只是恩波利—庫博不敢接受采訪的消息。 這讓恩波利—庫博非常尷尬,但實際上,他所謂的'拒絕外人進入'的命令,根本就無法實行下去。 因為,他不是皇帝,就只是組織負責人而已。 最終,恩波利—庫博只能選擇悶在辦公室,不斷痛罵著外面的無良記者,他感覺自己的臉面都丟光了。 同樣感覺很丟臉的還有阿貢國家實驗室的克里斯托弗。 研究是克里斯托弗的團隊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合作進行的,他確實沒有恩波利—庫博的高調,但也出現在《科學》雜志發布的快訊新聞中,結果到現在,就收到了好多的問候郵件,還有一些記者找上門要采訪。.??m 「那些該死的記者,根本是不懷好意!「克里斯托弗怒罵著,心里也非常的后悔。 他根本看不上恩波利—庫博,但他也認為一階鐵元素的抗磁化特性是個不錯的發現。 結果.... 克里斯托弗仔細思考著,也感到非常的無奈。 雖然輿論上的消息讓人尷尬,但實際上,他們的實驗發現確實是個不錯的成果,只不過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或者說王浩的團隊水平太高、技術太強,研究總是要超前好幾步。 有對比,才有了尷尬! 「看來湮滅理論方向,還是算了.....」 克里斯托弗反復思考后,很認真的做出了決定,「恩波利—庫博,根本不可信,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差距太大了。」 「還是從基本材料方向入手,去研究材料特性、超導特性比較好,最少,競爭對手中沒有王浩這樣的怪胎!」 ...另一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