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關丁志強的討論也只是個插曲而已。 當王浩對于函數進行了深入解釋,所有人才把注意力放在黑板上的復雜函數上。 “和質數分布相關?” “以黎曼函數和四次方程推導出來的……” “肯定有其特殊性?” 在場每個人都對于數學有深入的研究,而以數學家的眼光來看,黑板上的函數確實非常丑陋。 數學家們都喜歡欣賞數學的美,同時也認為宇宙中的一切,所蘊含的數學規律都是美輪美奐的。 數學的美,要理解其實也很簡單。 舉個例子就能明白了。 比如,x(立方)+y(立方)=1,這個方程就蘊含著數學的美,不管是方程所對應的平面幾何圖形,或者虛數界表達對應的代數幾何圖形,都是具有四周對稱性的。 這種對應圖形的美,也反映出方程本身很有研究價值。 數學家們可以對方程進行不斷的變化,來得到另外的圖形,或者是其他東西。 再來分析另外一個方程:5x(平方)+9y(立方)+4.39=9.47。 這個方程依然是二元三次方程,但顯然。就很難說具備‘美’的特性了。 同樣是二元三次方程,它所對應的幾何圖形,和前者相比‘美的程度’就要差太多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方程很難做其他的變換。 換句話說,不止缺少了數學的美,研究的難度也呈現指數型上升。 問題就在這里。 當王浩得到了結論以后,他就感覺函數并不具備數學的美,后來才看到丁志強以后,他又想到了素數分布問題。 素數,有‘美’的規律呢? 很難說。 最少在已知的范圍內,即便是能找到素數的規律,規律本身也遠談不上數學的美。 他已經能確定函數肯定蘊含著什么奧秘,而且也肯定和素數分布有關,最少也能達到黎曼猜想級別。 即便不具備數學的美,又怎么樣? 內涵也很重要??! …… 如果換做其他人說,這樣一個不符合數學美的函數,蘊含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甚至和素數分布有關,肯定會受到一大群人的駁斥。 在座,都是如此。 越是對數學有深入研究,就會越發執著于數學的美。 但是,王浩非常有權威。 當今國際數學界來說,王浩就是解析數論、偏微分方程兩個領域的第一人,他還在理論物理領域有重大貢獻,獨自創造出了湮滅物理學,成為物理學家第一理論。 這樣一個注定被載入科學史冊的人物,說自己所研究出的一個函數,里面蘊含著非凡重大的意義,自然就會被其他人相信。 有些人對于函數本身有興趣,也等于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題目。 有些人則是對于研究成果感興趣,因為王浩很明確的說,函數研究的一個成果都可能是大成果。 誰會不想完成大成果? 學者,也會追求名利,會追求學術上的成就。 他們都迫不及待開始研究了。 但是對于這件事本身,他們還是有疑惑的,計算組的張鶴就直接問道,“王院士,這個函數能不能傳出去?” 其他人也都看向王浩。 王浩則是不在意道,“沒什么可保密的,我希望更多人一起研究,所以才讓你們一起來?!? 他當然不在乎。 王浩的研究是質量點構建,所推導出的函數,也只是中間的一個成果而已。 另外,函數都已經研究出來,推導過程還在草稿紙上,即便是函數傳出去,其他人也不可能進行反推導,自然不擔心公開出去。 現在王浩想知道的是,函數本身蘊含的奧秘。 有其他人能研究出函數蘊含的意義,對于他自己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而函數蘊含的意義,反倒是他的成果價值就越大。 比如,楊鎮寧和米爾斯一起研究出了楊-米爾斯方程。 這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成果。 他們不可能憋著成果不讓其他人知道,再一起深入研究楊-米爾斯方程。 那樣做沒有任何意義。 當有關楊-米爾斯方程研究的越深入,相關的成果越多,自然會助推楊-米爾斯方程的創造者的成果價值。 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其他人并不這么看,他們反倒是覺得王浩非常了不起,明知道某個函數蘊含著重大意義,卻直接公開讓其他人一起研究。 這是多么豁達的境界啊!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