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浩正和超導辦公室的吳暉院士在一起。 針對項目分配的問題,王浩是有些為難的,他轉過頭看向吳暉,說道,“我不插手項目分配,還是要看基金會這邊。” 不管是哪個團隊去做項目,只要能夠完成基礎的實驗,得到相關的數(shù)據(jù),基本上就能接受了。 汪承林、杜建華以及賀峰,三人的實驗組都有實力做最大的項目,分配項目,肯定牽扯到很多的問題,他自然是不想插手的。 這本來也是科學基金會的工作。 三人都看向吳暉。 吳暉則是苦笑一聲,有些無奈的說道,“王院士沒什么意見,其實我也沒什么意見,你們的團隊都符合要求。” 具體怎么分配還沒有想好,公開招標的科研項目,也不像是工程招標項目一樣,還能從經費上入手,比如,哪一個團隊壓的經費越少,就把項目分配過去。 這當然是不行的。 科研、實驗,經費需求就擺在那里,研究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卡經費可能意味著后續(xù)無法完成研究,尤其如此重要的研究,更不能夠出現(xiàn)差錯。 吳暉也是有些頭疼的,他仔細思考了一下,忽然想到了反重力的研究。 最開始反重力的研究出來,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規(guī)模不夠,就干脆讓幾個團隊一起做研究,看哪一個團隊的成果更好。 當時王浩所率領的物理實驗室,把交流重力指標提升到了超過百分之六,最終拿下了后續(xù)的項目,也讓其他研究團隊無話可說。 吳暉說起了當初的事情,就對王浩道,“王院士,不然這樣,你想一個專業(yè)的研究,讓他們幾個團隊一起去做,哪一個團隊做的最好,就能拿到項目?” 吳暉的建議確實是個好方法。 他們又一起看向王浩。 王浩仔細思考了一下,開口道,“這樣吧。我們這個項目需要研究的是電子波,而首先要開展的,是測算電子波和拓撲薄帶之間的關系。” “你們可以做這個研究,看誰能做的更好……” 王浩簡單做了解釋。 汪承林思考著問道,“像是這種電子波的研究,即便出成果也很難判斷吧?” 其他兩人也點點頭。 他們都是專業(yè)做超導凝態(tài)物理研究的學者,自然很清楚超導電子波的研究,評判上有很大的問題。 有一些國際性的成果,甚至可能是假的、偽造的,因為成果發(fā)表以后也無法做出判斷。 王浩則是不在意的笑道,“你們只需要做研究,最終由我來評判。” 他補充了一句,“當然,前提是你們相信,我的評判是公正的。” “那肯定。” “我相信王院士!” “不管結果怎么樣,只要是王院士的判斷,我百分百信服!” 王浩自然是能夠做出評判的,因為他能夠找到正確的路,同時,他對于研究也是非常看重的。 如果研究能夠有突出的成果,就能夠構架出電子波和半拓撲結構,甚至進一波研究出,電流承載強度和半拓撲結構的關系。 在簡單商議了以后,他們做出了最后決定,給每個實驗團隊一千五百萬的經費,讓他們開啟最初始的研究。 哪一個團隊成果更好,就能獲得后續(xù)七億的項目。 “時間,要多久呢?”賀峰開口問道。 “既然是申請項目,也不能時間太長……一個月吧。”王浩說了個時間,還思索著補充一句,“一個月應該夠了。” 在場的幾個人互相對視,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他們聽到時間就知道不可能完成研究。 一個月? 開什么玩笑! 他們讓團隊先弄懂,主要的內容都需要一個星期以上,再去準備實驗、設計實驗,投入到研究中,一個月夠做什么? 吳暉也用力扯扯嘴角,他實在不知道該說什么。 顯然。 王浩對待科研的時間觀念,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樣。 “大概對于王浩來說,一個月已經很長了吧?但是,正常的實驗研究,最低也是幾個月起步……” 吳暉思考著搖搖頭。 汪承林、杜建華以及賀峰,互相對視一眼,最后也沒有再說什么,因為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彼此,而不是王浩。 雖然都覺得一個月時間太短,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但他們不需要完成研究,只需要比其他人做的更好就可以了。 該怎么比其他人做的好呢? 他們彼此對視一眼,空氣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