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因為只是從事純數學的研究,他的工作反倒清閑了一些,還有時間去參與學校內部召開的會議。 這次是學校發展的會議。 西海大學希望能夠擴大理學院的規模,簡單來說就是發展理學院。 王浩的影響力太大了。 就只是依靠他個人的影響力,都可以讓理學院慢慢發展起來,學校方面也會進行資源傾斜,他們準備建立一個數學研究中心,直接命名為‘王浩數學中心’。 之后則圍繞數學中心做討論,議題還涉及到了人才引進。 一個學院想有發展,首先就是師資力量,那么就必須吸引更多的人才。 如何吸引人才呢? “項目、待遇以及未來!”作為理學院的院長,欒海平在報告里說出了最重要的三點。 項目,也就是經費和研究內容。 如果能夠有大項目支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其中。 待遇,自然不用多說。 未來才是最難說的,有大項目可以參與,并不代表有未來,因為很多人加入到項目中,只是做邊邊角角的工作,而且一些項目就像是給企業打工一樣,不能夠帶來直接提升。 他們必須要有那種有研發目標的大項目,參與的人可以追求成果,才能變得更吸引人。 王浩也參與了話題討論中,他只是說起了和航天局合作的項目。 這個項目可以吸引一些人才。 之后就沒有再參與了。 有關一個學院的發展,也不是他愿意動腦筋考慮的事情,他只是對數學中心感興趣,能打造一個圍繞自己的數學中心,再吸引很多人才加入,就不會出現有大項目找不到人手的情況。 等會議全部結束以后,王浩走出門的時候,特別問了下欒海平,“欒院長,我想邀請個數學教授過來,學校這邊提供對應的待遇嗎?” 這是必須提前問好的。 之前也有向乾生、林伯涵等人來西海大學,但他們也只是拿到正常待遇,和理學院其他教授差不多。 如果是比爾卡爾…… 王浩還是要提前問清楚,因為比爾卡爾是菲爾茲獲得者,個人待遇不會和普通教授等同,最少不能比水木的標準低太多。 否則,他連邀請比爾卡爾的話都說不出口。 怎么說? 讓對方來,給對方大幅度降低待遇? 科學家也是人,也是要生活的! 欒海平還以為王浩說的是‘田虹’,他已經知道了消息,首都大學教授優秀的數學教授田虹,年后可能會來西海大學。 他很不在意的說道,“這個沒問題,我們學院就是要發展,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學校方面自然會給更好的待遇。” “那就好!” 這下王浩放心下來。 …… 兩天后。 比爾卡爾乘坐飛機來到了西海市。 王浩對于比爾卡爾的到來非常重視,他讓林伯涵幫忙去接機,自己則等在了學校門口。 很快。 比爾卡爾就被接到了西海大學,他下了車以后就見到了王浩。 兩人來了個熱情的擁抱。 “我期待很久了,希望能和你一起討論半拓撲的問題。”王浩熱情的笑道,隨后和比爾卡爾一起走進學校。 當走過教務樓的時候,朱建榮正巧從樓門口走出來,他見到王浩打了個招呼,隨后看向了王浩旁邊的比爾卡爾。 外國人? 朱建榮再仔細看了一眼,頓時感覺有些眼熟,似乎在是哪里見過。 “到底是哪里見過呢?”他一時間想不起來了,等王浩和比爾卡爾,一起消失在拐角處,才忽然想到了一個名字。 考切爾-比爾卡爾? 菲爾茲得主? 他猛然張大了嘴,滿臉都是驚訝,“這位大佬,怎么突然來學校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