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丁輝說的‘一次瞬間改變軌跡,躲開反導攔截的機會’,并不是針對反導體系發射的攔截導彈,而是發射前就設定好的變軌。 即便沒有攔截導彈,因為已經提前預設,也肯定會發生變軌。 原因就在于計算方式上。 王浩所做的三維函數軌跡修正,是針對‘1對1’情況,‘1對1’也就是固定的一個函數變軌到另一個固定的函數。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變軌,變軌后的導彈路線必須在固定函數上,才能夠根據運算結果,慢慢修正到原來的軌跡。 這就是限制的地方。 包括即時速度、高度、方向等都要提前設定好,才能夠真正實現一對一的變軌。 一對一的變軌形式,限制還是非常大的,但仔細思考一下就知道,效果依舊會相當驚人。 絕大部分國家不具備完備的反導體系,或者說,除了最頂尖的國家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擁有全套完善的反導體系。 所謂完善的反導體系,也就是從導彈發射一直到擊中目標,整個過程都可以進行反導攔截。 導彈發射總計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上升階段,一個是中段,還有末段,也就是推進加速階段、中途階段和再入大氣層的打擊階段。 第一個階段,一般是在自家的地盤上發射,攔截的射程不夠,而第二個階段,導彈會處在大氣層外,是很難夠得到的高度。 即便擁有完善的反導體系,想要在這兩個階段進行攔截,也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第三個階段,再入大氣層的打擊階段,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非常驚人,但也是普通防空系統的主要攔截階段。 大部分防空系統,針對的都是快速襲來的導彈而設計的,主要針對的就是大氣層內的攔截。 同時,攔截范圍也是有限的。 比如,著名的愛國者系統,是阿邁瑞肯防空系統中就是“低層導彈防御系統”,反倒的性能還是非常強的,但實際攔截高度,一般只在三十公里范圍內。 假如來襲的導彈能夠在三十公里高度時,突然性的改變軌跡,就會讓防空系統前面的計算,全部失去作用,即便發射防空導彈也無法擊中目標。 防空系統再去鎖定來襲導彈的路線也是非常困難的。 一個是需要時間。 另一個是則是因為‘軌跡修正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軌跡修正的時間里,導彈的軌跡是一直在改變的,就根本無法做到精確的計算。 等導彈的軌跡修整完畢,可能距離集中目標很近了,也就失去了攔截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在三十到四十公里高空做軌跡變換,再把軌跡變換的時間延長,我們的常規導彈也可以做到突破絕大部分低空反導系統。” 丁輝激動的做了總結,“即便是對方的反導系統能夠起到作用,可能也需要發射三枚、四枚,甚至更多的防控導彈,才能夠保證做到有效攔截。” 等丁輝說完以后,辦公室所有人都非常激動。 鄭國峰都激動得滿臉通紅,這樣的技術實在是太驚人了。 常規導彈只擁有常規彈道,很容易被反導系統計算出來,就很難突破防空鎖定。 錢學森彈道的成本很高,常規的導彈即便是運用,也很難實現一直持續到擊中目標,并不能做到普及覆蓋。 現在的技術就不一樣了。 如果能把這項技術發展成熟,可以把很多系列的導彈進行改造,讓其加裝這項技術設備,來實現擁有強大的突防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中短程的導彈,因為更大型的洲際導彈,或是能實現近20馬赫速度的導彈,并不需要通過變軌來實現擊中目標,只要發射出去就是無法攔截的。 但是,以上兩種導彈不是常用的,而且成本都非常高昂的。 一項技術能夠在常規導彈上做到普及覆蓋,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 會議結束。 每個人都在興奮地討論著。 他們對于新技術充滿了期待,每當想到未來的常規導彈,都能夠直接突敵方先進的反導系統,他們就感覺振奮不已,甚至都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這種技術了。 唯一沒有激動的就是龐思博,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聽到了這么先進的技術。 “這是在暢想嗎?” 龐思博到現在還有點懵,他干脆問一下了鄭國鋒,“這是哪來的高端技術?這么厲害?直接讓我們的常規導彈擁有變軌能力?” 鄭國鋒笑著看向龐思博,“就是你前兩天說的那個不可能。” “啊?” 龐思博愣了一下,對著口型說出兩個字,“王浩?” 鄭國峰微笑的點頭。 龐思博頓時驚訝了,他之前和鄭國峰就討論過,只是想找王浩問個意見而已,怎么就變成了拿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而且這個解決方案,還是直接實現常規導彈的變軌? 對方一個人用了半個月時間,就拿出變軌運算的可行方法? 這也太神了吧! “怪不得所里一直重視丁輝,數學家真是太厲害啊!” 龐思博想著都感覺非常震撼,隨后他也跟著激動起來,能夠讓常規導彈實現變軌,可以說就讓國內的導彈技術,提升了一個檔次。 如果技術真能夠成熟起來,普及到一些普通型號導彈上,就等于讓所有的導彈更新換代。 這是多么大的發展? 最少跨越十年,甚至跨越十五年以上啊!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越想就越是激動,好半天才想到了正事,“對了,鄭教授,這次確定日期了,下個月三號,趙興利院士會來。” “到時候,三區的其他領導也會來,他們是想綜合一下現有的高端技術,論證一下未來的研發方向。” 鄭國鋒聽了頓時不在意道,“還談什么研究方向啊!” “這不就是方向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