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之前因為馬教授,我們實驗室背了很大的污名,現在是爭取項目,說我不擇手段也好,說其他的也好,但我都是為了實驗室。” “一個實驗室,如果沒有資金、沒有項目,就不可能有任何發展。” 陳建林說的很認真,甚至是大義凜然,“只要能把項目爭取下來,再做好、做出成果、大成果,到時候,還會有人說什么嗎?” 徐寶生聽了點點頭,“我記住了。” 他說完走出了辦公室。 陳建林看著徐寶生的背影,面色變得有些凝重。 徐寶生和周曉龍不一樣,并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但到現在也沒什么辦法。 他手下已無人可用。 好在徐寶生的家庭條件不好,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只要花上一點錢,再許以大義,對方就會幫忙做些事。 “希望這次能順利吧!”陳建林嘆了口氣。 …… 西海大學。 王浩正沉浸在明星般的生活中,他有點感受到海倫說的那句‘功成名就’。 當走在校園里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看過來,很熱情的和他打招呼,甚至還有學生過來要簽名。 學校里,好多人談論的都是他。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天,而網絡上也有大量相關的輿論,只要打開新聞就能看到的。 他在接受采訪時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清晰的報道出去。 有好多記者希望能做專訪;有大媒體的欄目組,希望能夠做有關他的專題;甚至有一些娛樂節目邀請他參加,還許諾會給大筆的出場費。 即便是坐在辦公室里,電話都在不停的響。 王浩決定換一個號碼,否則手機就根本無法使用。 當打開了郵箱的時候,就看到里面有一大堆的新郵件,有一些是來自國外學者的交談信息,有一些則是高效機構的邀請。 王浩仔細看了看,單單是高校的講座邀請就有七個,其中包括水木大學,首都大學,蘇東大學,東港大學等等。 他重點還是看水木大學和東港大學。 首都大學被排除在外,是因為他和水木大學更熟悉,有邱成文以及其他教授的面子,也不好意思不去水木大學,而去對面的首都大學做演講。 東港大學…… 很復雜啊!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他還是不想去東港大學。 那肯定是個心情很復雜的過程。 另外,還有一封來自武鋼的邀請,是武鋼研究院發過來的,邀請他來研究院指導工作? 看著邀請內容,王浩都感覺有些怪異。 他一個理論數學的學者,去材料研究指導工作? 指導什么? 難道是告訴他們怎么計算鋼材的數量? 看到邀請人是王基銘以及五十萬的費用,王浩還是決定去一趟,轉一圈,五十萬,何樂而不為?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給王基銘面子。 對方畢竟是工程院的院士。 再看到一封科學院數學所院士的邀請,王浩考慮了一下還是寫了遺憾拒絕的回復。 畢竟,他沒有去肥城的打算。 王浩接受了兩份邀請。 一份是水木大學的講座邀請,他就是過去講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也等于是公開做一個報告。 另外,就是武鋼研究院的邀請。 他去首都主要還是去科學基金會,要和超導辦公室詳細的談一下交流重力后續研究的問題。 這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在超導機制研究,或者說是湮滅力的探索上有進展。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輿論的熱度也越來越低,生活也基本恢復了正常。 王浩感覺輕松了很多。 月中。 他和何毅、肖新宇以及顏靜,一起踏上了飛往首都的飛機。 (求月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