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樊慶學是一名超導領域的研究專家。 他在超導實驗室擔任過研究員,有過十幾年超導機制研究的經(jīng)驗。 雖然沒有帶領團隊做過大項目,但因為參與過理論研究的項目,相關的經(jīng)驗也是非常豐富的。 只要熟悉樊慶學的學者,都認可他在超導的研究領域上的水平。 正因為如此,吳暉才會讓樊慶學來到西海大學,就是想讓樊慶學對物理實驗室的研究做一些專業(yè)的指導。 在吳暉看來,樊慶學肯定要比何毅強一些。 何毅是西海大學的物理教授,也是物理實驗室的負責人,但他沒有任何參與大項目的經(jīng)驗,履歷上自然比不上樊慶學。 至于和王浩相比就很難判斷了。 但是,王浩是個數(shù)學學者,不是專業(yè)做超導物理研究,也許就會有很多不懂的東西。 對于物理實驗室召開理論會議,樊慶學確實有些不理解。 以他的經(jīng)驗來說,一些沒有頭緒的研究項目,才會重點做理論論證,像是交流重力的復刻實驗,就屬于那種沒有頭緒的研究。 因為相關的資料非常少,有些參考的意義并不大,自然就要進行一定的理論論證。 現(xiàn)在做的也是交流重力的實驗,可已經(jīng)能夠制造交流重力場,研究的只是交流重力場的影響因素,就等于是純粹的對比研究項目了。 對比研究項目,有什么可以論證的? 這種研究就是直接進行實驗,調(diào)整不同的參數(shù)來對結果進行分析,即便是做論證也不可能直接推導結果,自然就沒有什么意義。 比如,最簡單的,研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 直接進行實驗調(diào)整電壓,然后檢測電流的強度,也就可以得出電阻的數(shù)值了。 現(xiàn)在的研究也是一樣的。 只要不斷對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再根據(jù)得出的結果進行分析,就可以確定和排除一些干擾因素,從而得到相關的結論。 樊慶學是這么想的,只不過他顯然無法說服王浩,因為王浩的目的是超過兩個競爭對手。 正常的研究方式,根本不可能超過其他兩個大型超導機構。 這是肯定的。 既然如此,就肯定要用其他的方法。 樊慶學只能坐在一邊看著。 …… 理論會議正式開始。 何毅首先開口進行了理論方面的闡述,隨后說明了一些可能影響的因素。 每個人都記錄下來。 會議流程就是讓每個人針對每一個因素去說明自己的想法。 每一個人都表現(xiàn)的都非常積極,因為他們已經(jīng)有了‘相關經(jīng)驗’,知道理論論證是非常重要的。 即便只是做對比實驗,就像是王浩說的,想超過其他兩個大型實驗室,就要進行更精準的理論論證,才能夠減少實驗的次數(shù),獲得更加精準的數(shù)據(jù)和結果。 交流重力場的研究,可能和很多因素有關。 何毅上來就說了一個重要因素,“超導材料相關的因素,是非常關鍵的?!? 超導材料的因素可不只是一個因素,第一就是超導材料的排列布局,也就是該怎么去放置超導體,把超導體布置成什么樣子。 這也是支持交流重力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 超導材料的排列布局可不只是平鋪或是簡單的螺旋結構,但他們的論證并沒有去進行詳細的分析,就只是對于原本的結構進行一定的修正。 論證也沒有進行的很深入。 王浩決定第一次實驗,就繼續(xù)原本的‘四節(jié)點布局’,也就是讓超導材料在四個固定的位置,大大增加材料的寬度,可以理解為兩條導線和小球體的間隔排列。 這個因素是不變動的。 超導材料布局上的改變,就是讓超導材料‘加粗’,或是改變排列的方式,看是否能夠能對最終結果造成影響。 超導材料的影響還在于材料的不同上。 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很多的超導材料,以實現(xiàn)超導狀態(tài)特性需求來劃分,可以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不同超導材料對于交流重力場的影響也可能不同。 超導材料還可以以材料的組成來劃分,包括氧化物、金屬合金、有機材料甚至是液體材料等等。 第二個因素就和電力有關,電壓和輸送功率,可能會造成直接影響,因為超導材料理論上是沒有電阻的,電流就會被放大很多倍,甚至理論上來說電流是無窮大的。 當然,實際電流不可能無窮大。 “臨界電流密度也可能是交流重力場的影響因素之一。”王浩特別強調(diào)了一句。 臨界電流密度和臨界磁場有關。 這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了。 第一次的理論會議探究不需要過于深入,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表層因素就可以了。 除了超導材料以及電力方面的影響以外,還有其他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到交流重力場。 這些因素就比較多了,包括環(huán)境溫度、海拔的影響、空氣密度、空氣流動,甚至是地球的自旋,等等。 當然也無法直接排除電磁場力的影響。 現(xiàn)在的研究就是要排除沒有影響的因素,并找出那些存在直接影響的因素。 會議針對每一項進行了討論。 每個人都踴躍的發(fā)言,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