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03所,會議室。 “18.7!” 張丙河說出的評估數字,讓所有人都感覺非常震驚,尤其是幾個空氣動力學專家,他們針對方程組做了很多研究,單單代入數值做計算,就達到幾百次之多,也進行了大量的數值論證工作。 但最終依照得到的數值進行風壓測試,最好評估數據只是23.6。 這個評估數值,是對于各部分承壓的綜合評估,有一套詳細的計算體系,標準就是讓承壓能力高的部件高承壓,讓承壓低的部件低承壓,最后計算得出綜合的數值。 數值越低,效果就越好。 如果數值能達到零,飛機各部件相當于不受到任何的風阻。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18.7,這個數值實在是太驚人了。 做個對比來說,國內正準備量產的艦載機,低空飛行的動力設計,也是采用他們的研究結果。 那一套數據,模型風壓測試數值也只有24而已。 雖然他們的研究目標是把風壓測試評估數值壓到20以下,最好是能夠拿出幾套數據方案,但每個人都知道,能夠達到22以下,就已經很不錯了。 所里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們一直都認為,20以下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態,想要達到難度是非常高的。 再往下降低0.1都非常困難。 現在直接出現了18.7的數據,讓他們實在感覺太震驚了。 在震驚之余,楊淵深吸一口氣,說道,“這次的實驗非常成功,把數據都記錄下來,要記錄的更加詳細,一點都不能落下。” “還有,明天準備新一組數據驗證。” “每個人都認真起來!這會是我們研究的重大突破……” 當天晚上好多人都在忙碌,而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時候,他們又變得精神奕奕,開始準備第二個實驗。 團隊一直忙碌著。 很快進行了第二次實驗,半個小時的測試后,所有人忙著對于數據進行匯總。 會議室里,張丙河再次做了計算,隨后帶著驚訝宣布了一個數字,“19.5。” 這個數字沒有‘18.7’來的震撼,但也同樣是低于20的數字,就足夠讓人驚訝了。 雖然評估數值沒有達到18.7的程度,但每一套數值都有其用處。 他們是做飛機低空飛行動力研究的團隊,每一次的研究都會做幾套數據出來,每一套數據就代表一種可行性方案。 這種研究能夠為飛機設計提供數據方案支持。 如果就只有一套數據,就等于只有一個選擇,肯定會對飛機設計造成很大的影響。 每一種飛機的設計,都會根據功用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案。 飛機低空飛行的動力研究,就只是飛機設計其中一個部分,肯定需要更多的方案,19.5的評估數值比18.7要大,但能達標就已經足夠了。 在完成了第二次實驗以后,楊淵馬上道,“我們已經做出了兩套數據方案,接下來就是做記錄整理。” “我們要爭取在下周,沈城飛機所到來前,把兩套方案都整理好!” “這段時間大家都辛苦一些!” 他隨后對崔勛年點頭道,“這次,我也要表揚一個人,崔勛年同志,就是他決定找王浩教授幫忙做研究。”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所以我們做研究,有時候,不要總是想當然,我們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 他說著還看了張丙河一眼,隨后繼續道,“勛年,你就繼續和王浩教授聯系,看看他有什么需求,再多拿點經費出來也行。” “這次,他可是幫了大忙了,王浩教授那邊,一定要打好關系……” …… 王浩根本就沒在意崔勛年那邊的情況。 一則他也不知道那邊是做什么研究,只是知道和飛機低空飛行有關,具體就不清楚了。 他的研究是數學基礎,而不是應用數學,更不用說,進一步去做項目了。 另外,他對自己計算出的‘近似解組’非常有信心。 如果崔勛年那邊拿到數據,實驗驗證還是通不過,只能說明最初給的方程組有問題,而不是他的計算問題。 這天王浩受到了一封感謝信,就是崔勛年發過來,因為實驗涉及到機密,并沒有多提相關內容,就只是說起兩組數據,對他們研究幫助很大。 王浩簡單打了幾個字,“有幫助就好。”他想了想,又加上幾個字,“還有四組數據,再過幾天吧,最近有點忙。” 他確實很忙。 崔勛年給的方程組是非常復雜的,研究出幾組近似解組就花費了不少的時間。 每一組近似解組的再進一步轉化、近似,都是很有難度的分析計算,說等于是單獨做個小研究都不為過。 王浩不是專門針對去做研究,他只是以這個方程組為例子,研究新的‘再近一步近似’的方法。 這個研究已經差不多了,差的就只是總結而已,所以方程組的再繼續計算,對他來說就是個重復類的工作,而不是研究了。 對方給了20萬的費用,王浩肯定會把問題解決,但也不需要一口氣全解決,慢慢的來,有時間就做一點,做完再把數值發過去就好了。 王浩確實有點忙,主要還是新實驗室的事情。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的主樓還沒有建好,再加上裝修、運設備等,最低預計也還要一年時間,實驗室就決定臨時開設在計算機實驗樓的四層。 即便是臨時開設在實驗樓,也肯定要經過一番簡單的裝修,還要添置一定的設備。 張志強就負責這個工作,他一直忙來忙去的,終于在這一天宣布,梅森數科學實驗室能啟用了。 “我帶你去看看主任辦公室,里面修的超級豪華!” 第(1/3)頁